极限集邮网

标题: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油画创作地---广东画院 [打印本页]

作者: liangjd    时间: 2013-11-16 21:42
标题: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油画创作地---广东画院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油画创作地---广东画院


作者: 米奇柠檬    时间: 2013-11-16 21:49
欣赏了。。。。。
作者: 听海    时间: 2013-11-16 21:50
终于出来了,好片赞一下!!!!!
作者: 天涯邮子    时间: 2013-11-16 21:52
不错。。。。
作者: 康强胜    时间: 2013-11-16 22:01
欣赏了!
作者: hwf    时间: 2013-11-16 23: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涯邮子    时间: 2013-11-16 23:13
片与票不是同一幅画。
hwf 发表于 2013-11-16 23:00

什么地方不同?
作者: 天涯邮子    时间: 2013-11-16 23:19
好像有一点区别,难道有两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油画?
作者: hwf    时间: 2013-11-16 23: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涯邮子    时间: 2013-11-16 23:34
本帖最后由 天涯邮子 于 2013-11-16 23:42 编辑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是明信片上的这幅。




作者: hwf    时间: 2013-11-16 23: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天涯邮子    时间: 2013-11-16 23:54
本帖最后由 天涯邮子 于 2013-11-16 23:56 编辑

总公司极限片的片与票倒是同一幅画,不知这幅画收藏在何处?

作者: 吕敬辉    时间: 2013-11-17 00:26
票与片中毛主席右脚处长袍不一样
作者: 吕敬辉    时间: 2013-11-17 00:28
片露脚而票上不露脚。。。
作者: cyc    时间: 2013-11-17 13:04
这套的原地不好确认。到底在哪里创作的没有明确资料。陈衍宁虽为广东画院画家,但创作这幅画的1977年,广东画院尚未恢复,陈衍宁也尚未调入,并且当时的地址是在德坭路,至1982年才搬到人民北路(属于中山六路支局地段)。个人认为选中山六路邮局有一定疑问。

见《广东画院大事记(1959-2009)》
1959年12月7日  广州国画院筹备委员会决定,暂借德坭路湖边新村2号二楼(原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美术创作室)作为临时办公地点。
1962年11月24日  经中共广东省委批准,广州国画院改名“广东画院”。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广东画院停止业务工作。
1977年12月  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在广东省文艺界创作座谈会上说:“不恢复广东画院,我死不瞑目”。
1978年春  广东画院正式恢复。
本年  刘仑、王玉珏、麦国雄、陈衍宁、林墉、何克敌、杨和明、温悲鸥调入广东画院。
1982年12月18日  座落于流花湖畔、由叶剑英题名的广东画院新楼举行剪彩仪式。由广东画院主办的“广东画院新址落成暨作品展览”在广东画院二楼、三楼展厅开幕。
作者: planet323    时间: 2013-11-17 16:04
这种情况还是不要选择油画创作地为好,选择主图原地—长沙橘子洲头,总不会错!
作者: 时永良    时间: 2013-11-17 17:23
本帖最后由 时永良 于 2013-11-17 17:37 编辑

一楼的片、票之间人物五官有差异,片上人物像去安源,年龄大一些;而票上人物有“书生意气”,符合毛泽东《长沙》词中的意境。背后江中的船只差异更多一些。
作者: 王海    时间: 2013-11-17 22:16
这套的原地不好确认。到底在哪里创作的没有明确资料。陈衍宁虽为广东画院画家,但创作这幅画的1977年,广东画院尚未恢复,陈衍宁也尚未调入,并且当时的地址是在德坭路,至1982年才搬到人民北路(属于中山六路支局地 ...
cyc 发表于 2013-11-17 13:04

我很欣赏您这样的分析。
作者: liangjd    时间: 2013-11-18 07:42
我很欣赏您这样的分析。
王海 发表于 2013-11-17 22:16

在广州,要问广东画院的盖戳地,很多邮友都会告诉你---中山六路邮局。
邮票首发那天,一些外省办原地封的大师以及本市的集邮爱好者都在这里实寄封片,本市几位极限爱好者都来这里,由于种种原因,只寄封,没有制片,包括我自己。
德坭路早就在广州版图消失,文革期间已改名东风西路。画院旧址与新址其实仅距一步之遥。
作者: 时永良    时间: 2013-11-18 09:25
本帖最后由 时永良 于 2013-11-18 15:46 编辑

经查,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就学时间是1913-1918年,也就是他20岁至25岁期间,因此票图表现他略有学生腔,似乎更符合年龄特征。

作者写《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是1925年的事了,应是回忆当年学生时代的情景,“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票图改为学生时代的毛泽东是切题的。
作者: duyongkai    时间: 2013-11-18 09:36
本帖最后由 duyongkai 于 2013-11-18 09:59 编辑
在广州,要问广东画院的盖戳地,很多邮友都会告诉你---中山六路邮局。
邮票首发那天,一些外省办原地封的大师以及本市的集邮爱好者都在这里实寄封片,本市几位极限爱好者都来这里,由于种种原因,只寄封,没有制片 ...
liangjd 发表于 2013-11-18 07:42

又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吵来吵去有什么意义,一百个人盖戳,就有一百个理由:搞广东题材,就只选盖广东邮戳;搞湖南题材,就选盖湖南邮戳;搞北京题材,就选盖北京邮戳;谁也没有必要非得强求别人与自己一致,说到底,不是能不能盖的问题,其实就是想不想盖的问题,愿不愿意去盖的问题。他们愿意,就让他们去盖德坭路支局戳就是拉
作者: cyc    时间: 2013-11-18 11:07
本帖最后由 cyc 于 2013-11-18 11:26 编辑
在广州,要问广东画院的盖戳地,很多邮友都会告诉你---中山六路邮局。
邮票首发那天,一些外省办原地封的大师以及本市的集邮爱好者都在这里实寄封片,本市几位极限爱好者都来这里,由于种种原因,只寄封,没有制片 ...
liangjd 发表于 2013-11-18 07:42

1、不是德坭路的问题,而是1977年画这幅画的时候,广东画院还没恢复,陈衍宁也还没有调入画院,无论广东画院在哪里,都跟这幅画没关系。
2、我赞成盖戳的地点不是唯一的,讲得通就行,关键是盖中山六路其实讲不通。既然不能确定位置,倒不如盖广州纪念邮戳,准没错!
3、这是实事求是的研讨,不是吵,谢谢!
作者: 海珠石    时间: 2013-11-18 12:36
有没有盖纪念戳的片欣赏!
作者: duyongkai    时间: 2013-11-18 13:56
1、不是德坭路的问题,而是1977年画这幅画的时候,广东画院还没恢复,陈衍宁也还没有调入画院,无论广东画院在哪里,都跟这幅画没关系。
2、我赞成盖戳的地点不是唯一的,讲得通就行,关键是盖中山六路其实讲不通 ...
cyc 发表于 2013-11-18 11:07

按照你的讲法,作者是1978年后调入广东画院,那么按照规定可以盖作者长期工作地,中山六路邮局的讲法岂不是讲得通?所以如果你的片是1978年前发行的,盖中六就反而讲唔过去,78年之后的就可以盖中六的戳了,问题就解决了
作者: 王飙    时间: 2013-11-18 14:58
《沁园春长沙》是1925年写的。
作者: 王飙    时间: 2013-11-18 14:59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末,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的一首词。
作者: cyc    时间: 2013-11-18 16:33
按照你的讲法,作者是1978年后调入广东画院,那么按照规定可以盖作者长期工作地,中山六路邮局的讲法岂不是讲得通?所以如果你的片是1978年前发行的,盖中六就反而讲唔过去,78年之后的就可以盖中六的戳了,问题就 ...
duyongkai 发表于 2013-11-18 13:56

我的观点是选广州是因为广州是画的创作地,那么具体的创作地点在哪里?现在查不清,但肯定不在广东画院,因为1977年时广东画院不存在。目前查不清可以搁置,我们又不是搞原地封。盖个纪念邮戳不会出错。
你觉得画家后来的工作地也可以说得过去就盖嘛。我只是表达不同观点,觉得这样并不合适,因为这是纪念毛泽东,不是纪念陈衍宁。
作者: cyc    时间: 2013-11-18 16:37
行了,大家观点基本讲清楚了,可以到此为止。愿意盖什么自己选择。
作者: 天涯邮子    时间: 2013-11-18 17:44
本帖最后由 天涯邮子 于 2013-11-18 17:47 编辑

关键是邮票上的这幅画不是收藏在国家博物馆的那幅老画(1977年创作),而是另外一幅新画,不知创作于何地,又收藏在何处?



作者: 吴洪熙    时间: 2013-11-18 18:25
关键是邮票上的这幅画不是收藏在国家博物馆的那幅老画(1977年创作),而是另外一幅新画,不知创作于何地,又收藏在何处?


752512
天涯邮子 发表于 2013-11-18 17:44

问问中国集邮总公司邮票设计者、邮票责任编辑,邮票原画从哪里得到图案的?原画现在收藏者哪儿?呵呵!
作者: flzhangxin    时间: 2013-11-18 20:20
本帖最后由 flzhangxin 于 2013-11-18 20:37 编辑

30# 吴洪熙
发行公告是这样写的:
设 计 者:马刚
原画作者:陈衍宁 靳尚谊 高泉
国博的原作是这样画的:

显然很清楚,设计邮票者马刚对陈衍宁的原作进行了修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作者: 天涯邮子    时间: 2013-11-18 20:44
应该不是邮票设计者马刚对陈衍宁的原作进行了修改,而是陈衍宁后画的另外一幅油画作品。。。。
作者: flzhangxin    时间: 2013-11-18 21:25
应该不是邮票设计者马刚对陈衍宁的原作进行了修改,而是陈衍宁后画的另外一幅油画作品。。。。
天涯邮子 发表于 2013-11-18 20:44

同一幅画,画了两次?有考证吗?
作者: 天涯邮子    时间: 2013-11-18 23:46
33# flzhangxin

请看这个画,在网上陈衍宁官方网站搜索到的,http://chenyanning.artron.net/ma ... 21000034#showPicTop
应该是另外一幅。



作者: cyc    时间: 2013-11-19 09:59
重绘的画在广州创作的可能性大,画家常年住在广州,重绘版甚至也可能收藏在画家自己手里。
作者: hwf    时间: 2013-11-19 10: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wf    时间: 2013-11-19 10: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张福魁    时间: 2013-11-20 23:46
研究的真仔细,也长了少知识
作者: 张福魁    时间: 2013-11-20 23:47
http://chenyanning.artron.net/ma ... 21000034#showPicTop






欢迎光临 极限集邮网 (http://chinamaxicard.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