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标题: 对“对外友协版《河南》出版日期”的疑惑 [打印本页]

作者: ys8882002    时间: 2015-4-27 19:02
标题: 对“对外友协版《河南》出版日期”的疑惑
本帖最后由 ys8882002 于 2015-4-27 21:02 编辑







序:相信朋友们对这套片应该很熟悉了,公认的出版时间为1959年,版本上有两个版本,一套纸皮为29枚,塑料封套为30枚(含龙门桥),图2公认是塑料封套内的片。
龙门大桥背景资料:洛阳龙门大桥在河南省洛阳市南12公里龙门山口处,是连接龙门东西两山的重要通道,是沟通洛阳至豫西南各地交通的一座大型桥梁。全长303.8米,两岸引道长1309米,桥面车道净宽10米,两侧人行道宽各1.5米。龙门桥跨越伊河,处于龙门石窟游览点入口位置上。跨径为60+90+60(m)的石拱桥,桥宽12.6m,拱矢度1/8,主拱圈为等截面悬链线,拱圈厚1.1m,两端各有6m石拱作为桥下立交通道。龙门桥施工拱架由临时墩和钢桁架组成。
    洛阳龙门大桥于1960年3月25日开工,1960年10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为大桥题书“龙门”二字。1962年11月20日竣工。
     一九六一年十月八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陪同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来到洛阳。他们参观完龙门石窟后,周恩来因有事回京,他利用专列开车前的一点时间接见洛阳市的负责同志。在谈话结束时,人们请周恩来为正在兴建中的龙门伊河石拱大桥命名题字。周恩来微笑着说:“还是请陈老总写吧,他比我写得好。”陈毅听罢,连忙摘下墨镜,爽朗地大笑:“我怎敢‘班门弄斧’?还是请总理写吧!”两位领导人谦虚地互相推让。这时,专列的开车时间快到了,周恩来歉意地商量说:“要不这样吧,现在不写了。回京后,我们商量一下,写好后给你们寄来,行吗?”人们不便强求,只得以此作罢。
    然而,周恩来始终没有忘记洛阳人民的嘱托。到一九六二年春天,题字寄来了,是陈毅的手迹,宣纸上写着斗大的“龙门”二字和“陈毅题”三个较小的字。这一题字既为伊河桥命名,也有地方特色。题字被镌石四方,分别镶嵌在石拱桥东西两端和两侧。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陈毅的题字也因“四旧”而被破坏。一九七三年十月十四日,重病在身的周恩来又陪外宾来到洛阳参观,他路过伊河桥时,发现伊河桥上没有陈毅的题字,立即查询。有关人员向周总理报告了这一情况,周恩来满面怒容地说:“陈毅是好同志,他的题字要尽快地与洛阳人民见面。”不久,陈毅的题字重新被郑重地镶嵌在飞架东西的伊河桥上。这样,周恩来在陈毅逝世以后,维护了这一题字。

      问题就来了,大桥62年竣工,那么59年应该没有这个桥的样子,以此推断片应该是至少62年11月之后出的!会不会是1959年当时先出的29枚版(不含龙门桥),62年之后又再版的塑料套装的套片,除前者出版的29枚外另加了这枚龙门新桥呢?但从除龙门新桥外的其它片的格式及纸张又看不出任何不一样的版式?
    疑惑,故发贴朋友们共同探讨下~也许对这套片有新发现呢~
作者: ys8882002    时间: 2015-4-27 19:05
本帖最后由 ys8882002 于 2015-4-27 19:11 编辑


七十年代《洛阳》片中龙门桥(具体七几年也无从考证)




洛阳-1977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汉英法)统一书号8179.005.0045
作者: ys8882002    时间: 2015-4-27 19:20

两枚拍摄角度都一样,只是旁边的树长大了些!
作者: 李奎领(1969)    时间: 2015-4-27 19:53
分析的很有道理。
作者: 嵩岳少林    时间: 2015-4-27 20:21
我也赞同杨树友的观点,看来有时间要再挖掘一下了,趁现在这套片中的摄影家魏德忠老师还健在,应该找机会向魏老了解一下,想必会有收获的。
作者: ys8882002    时间: 2015-4-28 00:22
5# 嵩岳少林

能联系到魏老师嘛?有联系方式吗?
作者: 石库门    时间: 2015-4-28 18:39
河南人对河南的历史还是很感兴趣的
作者: 张福魁    时间: 2015-5-14 11:23
研究得太细了,赞!!!
作者: 李继烈    时间: 2015-5-15 16:21
详实举证,以明视听,举一个
作者: 龙骧    时间: 2015-5-20 16:29
树你再仔细看一下,这套片中那枚河南省展览馆,1961年建成,所以这套片根本就是个60后的片,纸壳和塑料版为何有龙门桥的问题,我认为是再版问题,片的数量就是29枚,没有凑成整数,或还有可能原始是从50年代到六十年代逐年印成片的。




欢迎光临 极限集邮网 (http://chinamaxicard.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