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标题: A004143#出戟尊 [打印本页]

作者: 自由人    时间: 2015-10-19 11:14
标题: A004143#出戟尊

。。。。
作者: 王飞    时间: 2015-10-19 13:23
还有荧光
作者: 石库门    时间: 2015-10-19 13:39
这枚片票如何贴好?大家不妨讨论一下,我喜欢贴右下
作者: 龍魂    时间: 2015-10-19 13:40
补制也精彩
作者: 王海    时间: 2015-10-19 13:50
想怎么贴就怎么贴吧!自己快乐
作者: niuniu    时间: 2015-10-19 13:53
左下、右下都精彩。与司母戊鼎一样的选择!
作者: hwf    时间: 2015-10-19 14: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江鱼    时间: 2015-10-19 14:09
左下最佳
作者: 自由人    时间: 2015-10-19 17:42
四羊尊和出戟尊贴票有些类似。四羊尊看的是羊,出戟尊见的是戟,贴下面要挡住一根戟。
作者: 米奇柠檬    时间: 2015-10-19 20:28
想怎么贴就怎么贴吧!自己快乐
王海 发表于 2015-10-19 13:50

海大叔贴那里??
作者: 自由人    时间: 2015-11-1 09:35

花鸟尊贴的下面。
作者: 李继烈    时间: 2015-11-1 14:01
现在这一组片比较不好找,价格也蒸蒸日上。90年代初的票,20年后补制,确需要魄力。
如偶要制作,更倾向于如下贴票选位:


由于该片剪裁有偏位,会选择第一种贴法,戳记纠正于票左侧。
五彩花鸟纹尊邮票制片有四种常规贴票方位可选择: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试举一例:

选择上部或左或右,戳记盖下部清晰明了,且不伤器物,然而,邮票主图为《五彩花鸟纹尊》,“尊”的形态自当为重,而非局部“五彩花鸟纹”图。个人以为,此类器物类邮票制片,邮票遮挡“尊”口,第一,有损器物形象;第二,使画面构图重心不稳;第三,亦有免开“尊”口之嫌。看上去总感觉不怎么舒服。
实测器物右侧稍宽于左略1.5mm,偶会如此“理想化”选位贴票:

作者: hwf    时间: 2015-11-1 14: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自由人    时间: 2015-11-1 15:58
一般情况邮票贴下面是求瓷器落地重心稳定之贴法,明信片两尊的图都似形成右倒,两尊邮票如贴下面贴左下要比右下稳定性好。
作者: 自由人    时间: 2015-11-1 16:13



作者: 自由人    时间: 2015-11-1 16:16





作者: 李继烈    时间: 2015-11-1 17:46
本帖最后由 李继烈 于 2015-11-1 18:00 编辑
一般情况邮票贴下面是求瓷器落地重心稳定之贴法,明信片两尊的图都似形成右倒,两尊邮票如贴下面贴左下要比右下稳定性好。
自由人 发表于 2015-11-1 15:58

一般而言,降低贴票位重心自然下移。原本在器物上方就不宜贴票,遮挡“出口”似为大忌。除上方大量空白而下方严重遮挡例外。
曾经实测,的确明信片两尊的图都略有右倾但贴图难以察觉。 有些时候我们选位贴票需视具体片况而定。从偶所示《出戟尊》及《五彩花鸟纹尊》两片的实际情况而言,贴右略胜于贴左。
还是那句话,由于《出戟尊》片剪裁有偏位,偶会选择12楼第一种贴法,戳记纠正于票左侧
《五彩花鸟纹尊》下部右侧宽于左侧近1.5毫米,选择右下贴票少有遮挡似略好。
个人以为,明信片的边框(线框、白边框)有规范、整洁主图的作用,邮票只要跨进白框或跨出线框就破坏了这个“框”的功能了。
从所贴《五彩花鸟纹尊》成品构图上看,感觉票真有点“掉”,有此感觉皆因该两片价格不菲
曾见过16楼第三片类似的贴法,片源好像是94版专印片?只是邮票贴在的左侧。这种贴法全无遮挡,戳记也得以清晰显现,就审美习惯、就65版而言,个人不会选择这类不上不下如身穿和服的贴法
作者: shiyi    时间: 2015-11-1 18:24
李老师所言极是。一枚审美值高的片片就像一幅高明的国画作品,讲究构图均衡,开合自如。
作者: 王海    时间: 2015-11-1 18:34
邮戳怎么好像擦过?
作者: 李继烈    时间: 2015-11-1 20:07
作图所用,擦戳毫无意义,局部胶带粘连而已。
作者: 古月    时间: 2015-11-1 20:41
原本在器物上方就不宜贴票,遮挡“出口”似为大忌。除上方大量空白而下方严重遮挡例外。
李继烈 发表于 2015-11-1 17:46

赞成。




欢迎光临 极限集邮网 (http://chinamaxicard.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