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标题: 深切缅怀周恩来总理! [打印本页]
作者: sxzhtao 时间: 2008-3-1 17:58
标题: 深切缅怀周恩来总理!
<
>
</P>
<
>这是我收藏的一张当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毛泽东主席写的悼念诗词,我冒昧上传,与极限朋友们一同欣赏,共同缅怀咱们的好总理——周恩来总理诞生110周年。</P>
<
> 悼恩来战友</P>
<
> (毛泽东) 一九七六年一月十日</P>
<
> 卜算子</P>
<
> 沉雷炸九霄,夜雨漫天洒。巨星陨落大树倾,悲咽俺千家。奋斗献终身,更摧神州花。山川竞彩人去世,英名壮中华。</P>
<
> 忆秦娥</P>
<
> 山河咽,拭泪无语心欲裂。心欲裂,顿推栋梁,痛失人杰。山河如画忆丹心,宏图燎原永不灭。永不灭,青松挺立,势与天接。</P>
<
>---------------------------------------------------------</P>
<
>张涛 (030012)</P>
<P>山西太原市老军营小区南区35-1-13</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 18:00:10编辑过]
作者: 时永良 时间: 2008-3-1 18:12
为何一直没有发表?还是第一次读到。如果当时就发表毛泽东主席的这两首词,1976年4月5日天安门事件还会发生吗?
作者: hxf 时间: 2008-3-1 18:19
不明白!
作者: sxzhtao 时间: 2008-3-1 19:03
<
>到底是什么原因是这两首诗词没有发表,我认为知情人还有。暗自揣测,估计毛泽东主席没有首肯,而且文词不是非常具有文学性、艺术性,最终导致了当时的舆论主导者放弃发表。再者,从稿纸的页眉来看,当时也传达到了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只是当时的形势变化使之束之高阁,没有了音讯。而且,四五天安门事件哪里是一两首诗词可以左右的,充其量也只能推波助澜,使当时的形势更加复杂。到底怎么回事,恐怕“只有天知道”。</P><
>------------------------------------------</P><
>张涛 (030012)</P><
>山西太原市老军营小区南区35-1-13</P>
作者: 李忠 时间: 2008-3-2 19:21
为何没发表?"四人帮"干的吧?
作者: 康强胜 时间: 2008-3-2 22:10
<
>伟躯静卧花丛中,</P><
>耳畔犹闻酣声浓,</P><
>待到九天揽月时,</P><
>唤醒总理同庆功!</P><
>这是我那时候记住的一首词,至今记忆犹新1</P>
作者: 康强胜 时间: 2008-3-2 22:16
<
>毛主席的这首词我个人认为不可信,因为当时按主席的思维即使有这样的灵感,也不太可能表达出来了,估计是天安门诗抄中人们寄托哀思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当时并不少见!</P>
作者: 金同伟 时间: 2008-3-3 17:43
<
>我赞成康老师的意见。这是有人假借主席的名义写的。理由有二:</P><
> 1. 从这两首词的表意上看,绝不是战友之间的怀念之情,也不是上级对下级纪念之意。而是下级或晚辈对上级或长辈的纪念之情。文化大革命以来,主席的地位被抬的非常高,他也不可能写过于抬高总理地位的诗词。</P><
> 2. 当年,总理逝世时,主席也是躺在病床上,病入膏肓,大脑反应比较迟钝,不可能写这样的词,而且一下子就写了两首。(晚年的主席从来没写过任何诗词。)</P>
作者: 古月 时间: 2008-3-3 19:20
有道理。
作者: 时永良 时间: 2008-3-4 00:20
<B>以下是引用<I>康强胜</I>在2008-3-2 22:10:27的发言:</B>
<
>伟躯静卧花丛中,</P>
<
>耳畔犹闻酣声浓,</P>
<
>待到九天揽月时,</P>
<
>唤醒总理同庆功!</P>
<
>这是我那时候记住的一首词,至今记忆犹新1</P>
<
> 看了楼主和康先生的帖子,把我的思念又拉回到30多年前。翻开笔记本,我记的原诗竟有八句,传为邓颖超所作,题目是《悼念周恩来同志》,一、二、七、八四句与康先生的完全相同,三至六句是:
<
>几疑总理曾辞去,
<
>实是操劳入梦中。
<
>我劝同志且忍泣,
<
>莫惊总理过残冬。</P>
作者: 普志高 时间: 2008-3-7 09:35
善哉,善哉,善善若水,善善如诗。
作者: 普志高 时间: 2008-3-7 10:44
嘿嘿,主席的诗会更加大气。
作者: niudz 时间: 2008-3-7 12:51
<
>这张总理片是什么版?</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7 13:46:47编辑过]
欢迎光临 极限集邮网 (http://chinamaxicard.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