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标题: 今年第十期《中国集邮报》的学习 [打印本页]

作者: 徐正炎    时间: 2009-3-12 17:36
标题: 今年第十期《中国集邮报》的学习
《规则》最新刊登
请注意“红框”
这几天大家对制作极限明信片的“载体”产生了不同观点,看来还是有必要重新静下心来学习2009年2月10日出版发行的《中国集邮报》第十期(第六版)上的最新《规则》。
作者: 殷吉丰    时间: 2009-3-12 18:05
及时~~
应该学习啊!!1
作者: 星城之光    时间: 2009-3-12 19:04
要与时俱进啊
作者: duyongkai    时间: 2009-3-13 09:07
本帖最后由 duyongkai 于 2009-3-13 09:42 编辑

学习了,但我想问一个问题,何为“多个图案”?两个算多,三个算多,还是三个以上才算多?请教了我当年的幼稚园老师,按她的解释是“三个以上(含三个)才算多”,我不知道他的说法是不是权威,但是我们的“权威”杂志上却连续刊载这样的片,不知他们属不属于多个图案的极限片?(上图,来自《极限集邮》2006年第1期封面;中图,来自《极限集邮》2006年第1期封底左下角;下图,来自《极限集邮》2002年第5期第21页),不知徐先生对此有何解释?不知该杂志刊载他们,是为了宣传极限,还是仅提供读者欣赏?

作者: rocky    时间: 2009-3-13 12:41
楼上贴的第二枚和第三枚算是多图明信片~~~~~
作者: 徐正炎    时间: 2009-3-13 18:56
本帖最后由 徐正炎 于 2009-3-13 20:35 编辑

1.目前大家所知的《FIP极限集邮评审专用规则(2006马拉加版本)》最早看到至少是2007年上半年度,因此对《规则》的理解及应用难免有个“时间”差。2008年11月12日国际集邮联合会(FIP)约瑟夫•沃尔夫主席在洛阳的“极限讲座”,使大家对《规则》的认识(制作极限片的载体)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2. 2009年第1期《集邮》杂志P.29~30页介绍“日日进财”与“年年添丁”

“天仙送子”与“财神献瑞”

二图均为“一对(41*23cm、2幅)”门神。2006年第1期《极限集邮》杂志封面“五福临门”极限片为“同一幅”年画,而非“一对(2幅)”。
作者: 张福魁    时间: 2009-3-13 21:43
楼上贴的第二枚和第三枚算是多图明信片~~~~~

同意这种观点!
作者: duyongkai    时间: 2009-3-13 22:38
本帖最后由 duyongkai 于 2009-3-14 10:14 编辑
1.目前大家所知的《FIP极限集邮评审专用规则(2006马拉加版本)》最早看到至少是2007年上半年度,因此对《规则》的理解及应用难免有个“时间”差。2008年11月12日国际集邮联合会(FIP)约瑟夫•沃尔夫主席在洛阳 ...
徐正炎 发表于 2009-3-13 18:56

       1。一对也好,一幅也罢,规则上也没说一对不行,一幅就可以或者说一幅不行,一对就可以?(换句话来说,多与少是由评审员来评定的,而不是由任何人说了算),规则上只是说多图案不行,那什么才算是“多”呢?这是个数学问题,而不是极限学的问题。先生恁什么来断定一幅不算多,一对就算多呢?说到底,还是自己给自己设置条条框框,何苦呢?
     2。说白了,五福临门不也是两个图案吗?一个左手拿字,一个右手字(如果再具体地追究下去,应该是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再追究下去,他们前面还各有一只鸡,一只母的,一只公的),这岂止是两个图案吗?中间的白线明显地将他们区分开来,其本质与漳州年画不是一样吗(只是中间白线粗细有别而已)?何必五十步笑一百步?
     3。多图案片不宜制片的问题已经在很多年前就进行过讨论了(见《极限集邮》2002年第6期(总98期)),在2005年9月巴黎的科比——易松极限集邮委员会会议上对规则进行了修改,多图案不应推荐制作极限片的说法就已经出现(有关资料查阅《极限集邮者》2006年第1期(总50期)),而《极限集邮》刊载五福临门一片是在2006年,如果该片是多图案片,为何还在规则制订后并公布后还刊载出来忽悠全国极限邮人?可见,根本不存在着什么“时间差”的问题(是否可以从一个侧面得出一个结论,民间集邮组织对这问题都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全国发行量最大的《集邮》杂志刊载这片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估计徐先生是2007年后才加入极限行列,没有以前的资料才造成的误解。
    4。何谓多与少,还是等我们的评审员在实际评审过程中来判定吧。洛阳邮展就是检验这个多与少的最好机会之一。
作者: 徐正炎    时间: 2009-3-14 15:10
本帖最后由 徐正炎 于 2009-3-14 19:39 编辑


此处的“多”,我的理解就是超过(大于)1个图案的概念。当然我不是评审员,但这是我对《规则》的理解。

2006年《集邮》第1期上对《武强木板年画》“五福临门”的介绍。我理解该年画为一幅整体的画,中间没有白线,是“同一幅”图案的作品——“五福临门”。




2009年《集邮》第1期上对《漳州木板年画》2种邮票的介绍。我理解此处的“一对”为2幅图案。
作者: lwj    时间: 2009-3-14 16:10
换个角度看。门神是不是都是成对出现。去买年画时,会不会只卖给你一张,你也只贴一张。我认为如果是“必须”成对出现,这两幅画应该算一个“题材”。国外可能没有中国那麽多的民俗。这只能说是文化的差异造成和规则的“冲突”。
还有一点要说的,如果是票前自然片,千万别较真,难得呀!如果是专印片,以后专印时最好是选一付。
作者: duyongkai    时间: 2009-3-14 17:20
本帖最后由 duyongkai 于 2009-3-14 17:25 编辑

还是十楼的刘老师说得对,这本来就应该属于同一个“题材”嘛。
不过,我还想向徐老师请教一下:您对“多的理解就是超过(大于)1个图案”的概念产生在什么时候?若产生在2005年前,因为规则没出来,无话可说;若产生在2005年以后,说明你未认真去理解科比—易松规则;若产生在2006以后,说明你的语文水平太低了,没有理解何为“两个”、“各”、“另一”,没有形成他们是>1,还是<1的概念;因为《集邮》杂志写得清清楚楚,图案由两个童子构成,这不是已经告诉我们该片已经超过(大于)1个图案吗?那《极限集邮》还在这个时候刊载出来,其用意是忽悠极限集邮者,还是给大家欣赏?

作者: 徐正炎    时间: 2009-3-14 17:39
本帖最后由 徐正炎 于 2009-3-14 18:05 编辑
换个角度看。门神是不是都是成对出现。去买年画时,会不会只卖给你一张,你也只贴一张。我认为如果是“必须”成对出现,这两幅画应该算一个“题材”。国外可能没有中国那麽多的民俗。这只能说是文化的差异造成和规则 ...
lwj 发表于 2009-3-14 16:10

年画是有“单幅”、“双幅”之分,贴至一扇门上或二扇门上。
作者: 容乐    时间: 2009-3-14 17:48
本帖最后由 容乐 于 2009-3-14 17:52 编辑

我的看法 3 点:

   1   关于这个话题在其它帖子里提及的“局部与整体”关系,我觉得下图的桃花坞年画,才符合“局部与整体”,本身这是幅年画,邮票只是取其一部分。

                  

2  年画是以对而论,不过二个是独立的东西,而中国的民俗是认为2个必须在一起,分别贴在门上。但其毕竟是2个东西。
   如果那张明信片的图案拍摄的是一个大门,门上贴了这2幅年画,用这样的片制成的极限片,就符合“整体与局部”的理论了。

3  由此而引起的对规则“多个”指数量多少,又出了个新的话题,可能接下来又有人会在大报小报写这方面文章了。有位重量级集邮家曾说过:现在中国极限的文章比较多的是研究金卡怎么做极限,以及研究那些打规则擦边球的理论和片片,致使好多专家不给极限集邮地位。所以这些有争议的东西尽量不要出现在竞赛级邮展和正式场合,毕竟好片多的是,这个题材的好片也多得是,会给人感觉你是缺乏素材。




作者: 徐正炎    时间: 2009-3-14 17:52

此幅作品——名为“五福临门”。注意喔,只有一个名。
作者: rocky    时间: 2009-3-14 18:13
本帖最后由 rocky 于 2009-3-14 18:57 编辑

对于这个"多",我的理解是针对"单"的,也就是说只要大于"一"就可以理解为多.
另外,说句题外话,杜先生举的例子前面我也说了下自己的看法,第二第三枚是多图明信片,但是,请注意其刊登的时间,已及新规则发布的时间..........
作者: 徐正炎    时间: 2009-3-14 18:49

明信片名称是:财神献瑞 天仙送子  由2图组合而成,与《集邮》杂志上介绍完全一致。

明信片名称是:年年添丁 日日进财  由2图组合而成,与《集邮》杂志上介绍完全一致。
而邮票仅采用其中之一图案。
作者: lwj    时间: 2009-3-14 21:05
引用郑炜的话:
3  由此而引起的对规则“多个”指数量多少,又出了个新的话题,可能接下来又有人会在大报小报写这方面文章了。有位重量级集邮家曾说过:现在中国极限的文章比较多的是研究金卡怎么做极限,以及研究那些打规则擦边球的理论和片片,致使好多专家不给极限集邮地位。所以这些有争议的东西尽量不要出现在竞赛级邮展和正式场合,毕竟好片多的是,这个题材的好片也多得是,会给人感觉你是缺乏素材。
说的好。极限片本身就是一种合成出来的复合邮品。你可以用一枚邮票做出很多枚片,这些片中苛刻的说肯定有与规则不相符的,尤其是金卡为载体制作的。但是个人收藏吗,只要喜欢就行。但是参展,尤其是省级以上的,还是少给一些对我们抱有成见的人留下话柄。极限难呀!
我们把有些问题当做一种研究来探讨,可有些不懂行的掌权者却把它当做令箭。合不合规则,那要看他们的心情,高兴了就是对的,不高兴就是不合规则的。
说个笑话,别不信,真有人把局部信息分题材多制的东西批评成派生太多。
作者: duyongkai    时间: 2009-3-15 08:49
对于这个"多",我的理解是针对"单"的,也就是说只要大于"一"就可以理解为多.
另外,说句题外话,杜先生举的例子前面我也说了下自己的看法,第二第三枚是多图明信片,但是,请注意其刊登的时间,已及新规则发布的时间....... ...
rocky 发表于 2009-3-14 18:13

没错,只是石先生和徐先生没有时间概念而已
新规则制订是在2005年9月科比易松会议上,《极限集邮》发刊时间是在2006年4月(虽然封面上写着2006年第1期,但该刊很少能按时出刊),2006年马拉加会议又进行了修订(2007年由《极限集邮者》的编委李宏先生翻译过来并在2006年12月刊在《极限集邮者》上)。
我不知道2005年在前,还是2006年在后?
作者: duyongkai    时间: 2009-3-15 09:07
本帖最后由 duyongkai 于 2009-3-15 09:10 编辑

按徐先生的理解:“超过(大于)1个图案”的就算多图案,那么我们想问一下,上海极限研究会2009年为会员们制作的极限片有哪几张是符合这个概念的?由上至下看,第一张,多图案(徐先生自己说的);第二张,多图案(有桥、有水、有船、有树);第三张,合格;第四张,多图案(有雪,有人,有房屋建筑);(仅列举几张,其违规率就高达到75%!),两种解释:要么是徐先生的认识有错,要么就是《极限集邮》忽悠国人,至于谁对谁错,搞极限的人都心中明白。

作者: lwj    时间: 2009-3-15 09:46
[quote]按徐先生的理解:“超过(大于)1个图案”的就算多图案,那么我们想问一下,上海极限研究会2009年为会员们制作的极限片有哪几张是符合这个概念的?由上至下看,第一张,多图案(徐先生自己说的);第二张,多图案(有 ...

要是这么说,那只有总公司的雕刻版片合格了,我们就不用玩了。
作者: duyongkai    时间: 2009-3-15 10:09
对拉,如果你想继续玩下去的话,只有一种解释:徐先生的认识有误。
作者: rocky    时间: 2009-3-15 14:41
没错,只是石先生和徐先生没有时间概念而已
新规则制订是在2005年9月科比易松会议上,《极限集邮》发刊时间是在2006年4月(虽然封面上写着2006年第1期,但该刊很少能按时出刊),2006年马拉加会议又进行了修订(2 ...
duyongkai 发表于 2009-3-15 08:49

看来杜先生的时间概念很强?
那么请看这里,希望这个不是有误的.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637825/
第6条:最后规定
  
  6.1.由文字翻译导致的任何差异,以英文版为准。
  
  6.2.FIP集邮展览极限集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在在西班牙马拉加2006年10月12日FIP极限集邮委员会会议上获得全体一致通过,并在2007年3月于卢森堡举行的第73次FIP理事会上获得批准。
  
  [李宏译自FIP极限集邮委员会会议文件]

另外说一点,我只是根据自己的认识说出一点看法,好像并没有和徐先生有什么瓜葛,不知道为什么杜先生会把我和他放到一起,我也没有看到徐先生就你的时间问题提出任何疑问呀?所以说,还是就事论事的好.不要随意进行捆绑.
作者: duyongkai    时间: 2009-3-15 16:13
另外说一点,我只是根据自己的认识说出一点看法,好像并没有和徐先生有什么瓜葛,不知道为什么杜先生会把我和他放到一起,我也没有看到徐先生就你的时间问题提出任何疑问呀?所以说,还是就事论事的好.不要随意进行捆绑.

是吗?那我在这里向石先生公开道歉。
作者: rocky    时间: 2009-3-15 16:24
我接受你的道歉.
作者: rocky    时间: 2009-3-20 10:22
把这个帖子顶起来再问一下关于2006年版评审规则的具体实施时间,杜先生所说的和我在网上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网上的全文译文可看22楼链接),不知道究竟哪个是正确的?也还烦请李宏大哥告知一下。
声明:此贴纯属探讨问题,不存在故意和杜先生抬杠之意,请杜先生切莫多心,也请小人自重,我不喜欢问候你的家人~~~~
作者: 李宏    时间: 2009-3-22 08:50
当然是在本期中国集邮报上刊登的是正确的。
作者: rocky    时间: 2009-3-24 12:05
当然是在本期中国集邮报上刊登的是正确的。
李宏 发表于 2009-3-22 08:50

谢谢李宏大哥。
看来偶对这个时间的把握还是正确的。。。。。




欢迎光临 极限集邮网 (http://chinamaxicard.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