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标题: 《中国审计》清晰大图 [打印本页]

作者: flzhangxin    时间: 2012-11-22 18:42
标题: 《中国审计》清晰大图
本帖最后由 flzhangxin 于 2012-11-23 07:16 编辑

中国邮政定于2012年11月30日发行《中国审计》特种邮票1套4枚。详情如下:
志号:2012-32
  图 序           图 名          面 值
(4-1)T          审计萌芽          1.20元
(4-2)T          古代审计           1.20元
(4-3)T          红色审计          1.20元
(4-4)T          当代审计           1.20元
邮票规格:40×30 毫米
齿孔度数:13度
整张枚数:16枚(4枚连印,4套)
整张规格:190×180毫米     
版  别:影写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
          防伪油墨
     异形齿孔
     荧光喷码
设 计 者:汪涛
资料提供:上海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审计博物馆
责任编辑:陈宜思
印 制 厂:北京邮票厂
出售办法:自发行之日起,在全国指定邮政网点和www.cpi.net.cn网站出售,出售期限6个月

审1.jpg (38.54 KB, 下载次数: 29)

审1.jpg

审2.jpg (42.31 KB, 下载次数: 18)

审2.jpg

审3.jpg (36.1 KB, 下载次数: 23)

审3.jpg

审4.jpg (35.74 KB, 下载次数: 22)

审4.jpg

作者: lzxdjwy    时间: 2012-11-22 19:44
呵,宪法短时间内梅开二度,
作者: 淘片者    时间: 2012-11-22 20:48
第一枚背景片!

qq.1.jpg (90.77 KB, 下载次数: 32)

qq.1.jpg

qq.jpg (84.74 KB, 下载次数: 29)

qq.jpg

作者: flzhangxin    时间: 2012-11-22 21:17
本帖最后由 flzhangxin 于 2012-11-23 15:01 编辑


第一枚是“史颂鼎”,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通高37.3、口径35.7釐米,重9.25公斤。 特征:此器物大立耳,垂腹,近平底,三蹄足。口沿下、腹部和足部上分饰变形兽体卷曲纹、波曲纹、兽面纹。铭文共六十二个字,记载了史颂受周王之命省视苏国。【铭文】隹(唯)三年五月丁子(巳),王才(在)宗周,令史颂(省苏)友、里君、百生(姓),帅(堣、偶盩)于成周,休又(有)成事,章(苏宾璋)、马亖(四)匹、吉金,用乍,颂(其)万年无彊(疆),日(扬)天子令뵴(景命),子子孙孙永宝用。

第二枚是南宋宣抚处置使司随军审计司铜印。1955年出土于杭州西湖,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它方形短矩形手把,此印铸于建炎四年二月,就是宋高宗因金兵南下,出奔东海返回越州之前所铸,极罕见。高4厘米,边长5.5厘米。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为避高宗赵构讳,将诸军诸司专勾司改名为诸军诸司审计司。诸军诸司审计司也称审计院,与登闻检院、登闻鼓院、粮料院、官告院、进奏院合称六院。诸军诸司审计司(院)是我国第一次以“审计”命名的专职审计机构。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审计的一个重要时期,所以邮票要有所反映。

   第三枚上面的图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也通过了《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审计条例》于1934年2月20日颁布,由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这个条例,共分19条30余款,明确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计机关的职能职权、审计程序、审计规则及规范审计的表格和簿记等,规定了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审计范围,各省审计分会审查的范围等。这是中央苏区第一部完整的审计法律文献,它标志着苏区的审计工作走上依法审计的轨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还颁布制定了许多经济法律法规,为中央审计委员会加强审计监督,实施政府预决算审计、国有企业审计、工商企"业审计、金融审计、财税审计等提供了法律依据。邮票图上面的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审计条例》封面,是由国家图书馆根据根据"陈诚档案缩微胶卷"复制。背景为江西瑞金沙洲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审计委员会旧址
作者: flzhangxin    时间: 2012-11-22 22:09
本帖最后由 flzhangxin 于 2012-11-23 10:45 编辑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究竟是什么呢?
作者: hwf    时间: 2012-11-22 22:21
本帖最后由 hwf 于 2012-11-22 23:35 编辑

四枚票上没有甲骨文呀!
作者: yxc    时间: 2012-11-22 23:52
呵呵,总算发行与自己工作性质有关的邮票了
作者: mengxiangwei    时间: 2012-11-23 07:36

第一件文物是这件吗
作者: mengxiangwei    时间: 2012-11-23 07:39
求前两枚票300像素清晰大图。
作者: flzhangxin    时间: 2012-11-23 08:31
8# mengxiangwei

是这个图上的鼎。

a6366c3321b34ee90afd5922c12b0af4[1].jpg (11.22 KB, 下载次数: 56)

a6366c3321b34ee90afd5922c12b0af4[1].jpg

作者: 自由人    时间: 2012-11-23 09:08
哦~换成这个鼎了!
作者: hwf    时间: 2012-11-23 09:42
8# mengxiangwei

是这个图上的鼎。
flzhangxin 发表于 2012-11-23 08:31


还是不对
作者: 金陵邮人    时间: 2012-11-23 09:51
本帖最后由 金陵邮人 于 2012-11-23 10:09 编辑

    虽然票图还不够清楚,但如果票图无误的话,肯定不是“五祀卫鼎”,个人判断应该是上博的“大克鼎”。


上海博物馆收藏青铜器中尤以“大克鼎”最为著名,为中国西周孝王时期器物,  
        大克鼎铭文洋洋洒洒,无论在布局书写上、还是铸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字体大小统一不失灵动,圆润古拙不失劲健,呈出一种舒展,端雅的风尚,为上海博物馆镇馆重宝之一。
     1951年,潘达于向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捐献了大盂鼎(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大克鼎及其他珍贵文物二百余件,同时谢绝了政府给予的奖金。潘达于先生慷慨无私的捐赠义举和拳拳爱国之心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看来更是难能可贵,令人钦佩。
      大克鼎此后一直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至今,大克鼎与大盂鼎和毛公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并称为“海内青铜器三宝”。

     票图尚未看到,如果是上博的,是大克鼎的可能性非常大!10楼邮友的图也显示此物!
     再上几个图
     
      

下图为五洲出版社出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封面(可裁下制片)即为此物:
   
作者: 自由人    时间: 2012-11-23 10:18
我也很希望是【大克鼎】,因为大克鼎铭文太重要了,刚听朋友说是【史颂鼎】。
作者: 吴洪熙    时间: 2012-11-23 10:35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12-11-23 10:42 编辑



作者: hwf    时间: 2012-11-23 10:40
从花纹看是史颂鼎


作者: 金陵邮人    时间: 2012-11-23 10:51
史颂鼎与大克鼎器形相差不大,尺寸差别大,纹饰也相近,一楼票图还是不大好判断!
作者: 程锋    时间: 2012-11-23 11:01
邮票设计又扭曲了文物原貌。
作者: hwf    时间: 2012-11-23 11:02
本帖最后由 hwf 于 2012-11-23 11:12 编辑

史颂鼎铭文与邮票上的铭文不同

作者: 自由人    时间: 2012-11-23 11:18
http://ahfysy.blog.hexun.com/40434643_d.html
看不懂了,毛公鼎和散氏盘不是在台湾吗?
作者: flzhangxin    时间: 2012-11-23 11:23
本帖最后由 flzhangxin 于 2012-11-23 11:24 编辑

史颂鼎  年代:西周  
馆藏地:上海博物馆     
通高37.3、口径35.7釐米,重9.25公斤。 特征:此器物大立耳,垂腹,近平底,三蹄足。口沿下、腹部和足部上分饰变形兽体卷曲纹、波曲纹、兽面纹。铭文共六十二个字,记载了史颂受周王之命省视苏国。   
【铭文】隹(唯)三年五月丁子(巳),王才(在)宗周,令史颂(省苏)友、里君、百生(姓),帅(堣、偶盩)于成周,休又(有)成事,章(苏宾璋)、马亖(四)匹、吉金,用乍,颂(其)万年无彊(疆),日(扬)天子令뵴(景命),子子孙孙永宝用。
作者: 自由人    时间: 2012-11-23 11:28
用散氏盘,琱生簋,五祀卫鼎,大克鼎,琱生尊都比这件好。
作者: hwf    时间: 2012-11-23 11:34
史颂鼎铭文与审计扯得上关系吗?
作者: 吴洪熙    时间: 2012-11-23 11:42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12-11-23 12:41 编辑

大克鼎和史颂鼎的鼎纹区别

大克鼎

史颂鼎


大克鼎局部1

史颂鼎局部1

大克鼎局部2

史颂鼎局部2
作者: 自由人    时间: 2012-11-23 11:53
两件琱生尊的出土解开了琱生簋的铭文意义,行贿受贿以至于索贿是现代人的法律名词,就像青铜器是后人起的名字一样。铭文的意义是反映人口和土地的分配制度,既然现代的中国审计尊重历史,那就应该用琱生簋,而不是官僚和形式,刚开了18大!
作者: flzhangxin    时间: 2012-11-23 12:20
本帖最后由 flzhangxin 于 2012-11-23 12:38 编辑

23# hwf


“审计萌芽”不是审计,史颂鼎铭文记载了史颂受周王之命省视苏国的情况。既有时间、地点又有省视的内容,算是现在的一种历史凭证吧。
作者: weiwo2001    时间: 2012-11-23 13:44
早上与北京邮票设计局的专家进行了沟通,就是史颂鼎!该鼎出土于陕西,说明:传世共2器,铭文字句全同。此选取第二器,现藏上海博物馆。
“令史颂省苏” 。苏,即“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与檀伯达封于河” 的苏氏。据《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苏氏之邑有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共十二邑,均在今河南境内。 按照规定,苏氏贡税应送到成周交纳。史颂奉王命“省苏”,就是审查或审计苏氏的贡税问题。
作者: 吴洪熙    时间: 2012-11-23 15:29
上海博物馆证实曾提供史颂鼎图片二份给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有关人员。
作者: 程锋    时间: 2012-11-23 18:04
28# 吴洪熙
史颂鼎有多个,上博收藏其中一个。

DSCN2958 - 副本.jpg (92.28 KB, 下载次数: 18)

DSCN2958 - 副本.jpg

作者: 龍魂    时间: 2012-11-23 21:08
28# 吴洪熙
史颂鼎有多个,上博收藏其中一个。
程锋 发表于 2012-11-23 18:04

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各藏 1件的是西周颂鼎,甲乙丙,不是史颂鼎,这个只有一个
作者: xiezh    时间: 2012-11-23 21:15
28# 吴洪熙
史颂鼎有多个,上博收藏其中一个。
程锋 发表于 2012-11-23 18:04

这张是什么片啊?有明显错误,从来没有上海博物院
作者: 程锋    时间: 2012-11-23 21:20
31# xiezh
这个仅是试印一枚,实际无文字。
作者: 自由人    时间: 2012-11-23 23:17
这人叫【史颂】还是【颂】,史是不是指【出使】或者【官】衔。
作者: liyufu    时间: 2012-11-24 10:26
好热闹!!!
作者: 一秋    时间: 2012-11-25 12:24
本帖最后由 一秋 于 2012-11-25 12:28 编辑

从邮票图案看是不是这个《大克鼎》?

Scan10047.JPG (44.7 KB, 下载次数: 16)

Scan10047.JPG

Scan10048.JPG (36.19 KB, 下载次数: 14)

Scan10048.JPG

Scan10049.JPG (11.04 KB, 下载次数: 15)

Scan10049.JPG

作者: hwf    时间: 2012-11-25 13:19
本帖最后由 hwf 于 2012-11-25 13:20 编辑

不是大克鼎,是史颂鼎!两鼎腹部花纹对倒。
作者: 今天    时间: 2012-11-26 11:21
就是它吗?

史颂鼎.jpg (19.99 KB, 下载次数: 13)

史颂鼎.jpg

作者: 一秋    时间: 2012-11-26 12:22
难道格式面印错了?

Scan10049.JPG (11.04 KB, 下载次数: 11)

Scan10049.JPG

Scan10048.JPG (36.19 KB, 下载次数: 12)

Scan10048.JPG

作者: 金陵邮人    时间: 2012-11-26 14:13
陈友这个是大克,不是史颂!两个纹饰还真要仔细看看!
作者: 吴洪熙    时间: 2012-11-26 19:38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12-11-26 20:21 编辑
早上与北京邮票设计局的专家进行了沟通,就是史颂鼎!该鼎出土于陕西,说明:传世共2器,铭文字句全同。此选取第二器,现藏上海博物馆。
“令史颂省苏” 。苏,即“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与檀伯 ...
weiwo2001 发表于 2012-11-23 13:44


现有资料都注明史颂鼎是“传世品”,没有找到出土在陕西的资料,请赐教!
作者: 淘片者    时间: 2012-11-26 21:01

作者: hwf    时间: 2012-11-27 09:13
本帖最后由 hwf 于 2012-11-27 09:15 编辑






欢迎光临 极限集邮网 (http://chinamaxicard.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