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古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字与书法(续)

[复制链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08-1-4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宋爱明</I>在2008-1-4 11:58:14的发言:</B>
&gt;
<>这片是哪儿找的?真叫绝了!请教胡友是什么版本?</P>


03上海人民美术版。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8-1-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下面这枚片,您就知道方块字的“田”字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了!</P>
<>[em09][em09][em09]</P>
<>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4 12:14:58编辑过]
108#
 楼主| 发表于 2008-1-4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象形字比较容易看出造字的道理,但它们不能表达抽象的意思。古人便创造了另一种造字法——会意法。就是用不同的符号或借用象形字加上一些符号来表达一个抽象的意思。例:“明”字意为“日”和“月”带来光明;“旦”字写成“日”字下一横,表示太阳从地平线升起。</P>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12/2007121811334671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P>
<>“爱”是一种“[em20]”情。</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4 12:25:20编辑过]
109#
 楼主| 发表于 2008-1-4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顾先生的“陈式书院”真好!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5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歉,都没有复品。</P>
<>第一枚是专印片,应该不难找;第二枚大概是70年代的。</P>
1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
</P>
<>     1967年11月29日林彪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首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大会题词。邮电部于1967年12月26日,以林彪手书题词为题材,发行“文八”邮票一套一枚,面值八分。该邮票将题词烫金,背衬大红底色。然而题词并非林彪所创,而是源自一首歌,一首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革命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 </P>
<>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选题审批到设计制版和印刷发行,能顺利运行,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在邮票发行史上也是鲜有前例的。邮票发行时间选择在毛泽东诞辰日,这当然不是一个巧合。(邮票已停用)</P>
1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时永良</I>在2008-1-17 15:14:34的发言:</B>


<>     为考证这两个大字的出处,也是到处查证无果。2002年,恒山邮票作者李德福老师来苏州筹划网师园邮票,有机会与其相识,经请教李先生得到答复,“恒宗”二字,系明代大同知府张升所题。</P>

<>
<>我查遍手头资料,都没有找到答案。</P>
<>时友能亲见设计家并当面得指教,实乃幸事!真是有心人哪!</P>[em07][em07][em07]
1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30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赵国勤</I>在2008-1-28 20:47:36的发言:</B>
胡先生:买片钱今己汇出共280元请查收


您好! 请看短信:我的收件箱 (1)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易先南</I>在2008-1-31 9:13:32的发言:</B>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8-1/20081319125072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

<>易先生这枚片倒是不错的,就是题词小了些。不知有格式吗?</P>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8-2-15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 </P>
<>     “中正纪念堂”是台北一个标志性建筑。堂前牌坊上的“大中至正”牌匾现已被拆除,换成“自由广场”四字,同时“中正纪念堂”也将改为“台湾民主纪念馆”。</P>
<>       原“大中至正”牌匾四字从未标明由何人所题,许多人怀疑是老蒋的墨宝。去年底牌匾被拆除后,才知是台湾现年87岁书法家杨家麟所书。专擅欧阳询体及魏碑龙门二十品的杨家麟说,30年前,前故宫博物院长秦孝仪要找人写“大中至正”,许多书法家齐聚一堂,后来因指定要欧阳询体、不能落款、且当场就得写,这工作才落在他头上。他回忆说,没笔没墨,一人高的大字,他是用棍子、铁丝绑麻绳沾红土水写成的。
</P>
116#
 楼主| 发表于 2008-2-15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台当局雇佣工程人员拆除“大中至正”四字。(图:台湾《联合报》)
<></P>
<>工人准备拆除“大中至正”牌匾</P>
<></P>
<>“大中至正”完成拆卸</P>
<></P>
<>[IMG][/IMG]</P>
117#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时永良</I>在2008-2-19 23:18:33的发言:</B>
<>四、沈   周  人物:<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8-2/200821922141442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P>
<>      以上三枚中又以第四枚沈周的人物图为最,扇面主图是一位老者抱琴坐于蕉下,题诗曰:“蕉下不生暑,坐生千古心;抱琴未须鼓,天地自知音。”中间是一枚鲜红的“嘉庆御览之宝”的印章。整幅画面清新脱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书、画、印相得益彰。落款“长洲 沈周”,长洲是原吴县的一部分,今苏州图书馆东仍有一条长洲路作为纪念,沈周是明四家之首,他的墓就位于苏州城北的陆墓镇。</P>


<>嘿嘿,这套我也有!沈大师原与时友是同乡啊!

<>沈周(1427-1509)是明代“吴门画派”的代表。他与其学生文征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其书法造诣很深,有黄庭坚遗风。</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0 20:40:01编辑过]
118#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楷书参有欧阳询的笔法,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P>
<>《玄秘塔》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碑在陕西西安碑林。楷书28行,行54字。《玄秘塔》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


</P>
119#
 楼主| 发表于 2008-4-11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颜真卿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终年77岁,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称为“颤体”。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他是在中国书法史上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书法大家。</P>
<>
《颜勤礼碑》大历十四年,颜真卿撰并书。1922年10月在长安出土,现藏于西安碑林。是颜真卿为其曾祖所立,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损,历历如新,雄迈遒劲能传颜书之本来面目,宜于初学。</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8-4/200841113404475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12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姜臻</I>在2008-4-12 10:32:36的发言:</B>


这套片应该是1987年陕西旅游出版社的片。您哪枚首日戳上的戳也是第一次见到。那枚戳您请再仔细考证一下,从图片上看怎么象是“手绘”戳啊?呵呵。


姜友:因封套上没有标明出版年限,所以我误认为是80年代初。既然是87年的片,此戳肯定有问题。您的资料较多,我已将大图发到你的信箱,请帮看看到底是假戳还是倒戳?谢谢您的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4-6-1 20:16 , Processed in 0.0661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