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flzhangx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捣练图"与"圆明园"无关?

[复制链接]
46#
发表于 2013-4-26 13:49 | 只看该作者
不要拿什么规则来给自己套上圈圈!!!
这么简单的一幅画,有什么好研究的呢?
谁看过这幅画的介绍都知道,明明就告诉你这是表现当时唐代宫廷妇女捣练的场景。
最直接就是西安的。还搞什么北京、上海、开封呢?简直就是没事找事做。
47#
发表于 2013-4-26 16:06 | 只看该作者
又遇明昌添添写写作半行垂露笑飞来~
48#
发表于 2013-4-26 16:14 | 只看该作者
吴先生提供的资料好!
49#
发表于 2013-5-14 21:26 | 只看该作者
对吴洪熙先生提供的资料作些补充:
1、对“根据题款金元-清早期时期一直在北京收藏。”的补充。
    题款者高士奇(1645-1704),清康熙时官至礼部侍郎。能诗,善书法,精鉴赏,所藏书画甚富。据高士奇题款“余得此卷于京师”,他是在北京得到此画的。据杨仁恺著《国宝沉浮录(精读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一书介绍,“《江村书画目》(高土奇号江村)中列书画作品五百二十六种。”“高氏全部藏品死后没入内府”。这说明,《捣练图》在高士奇死后,仍流传于民间。杨仁恺(1915-2008),书画鉴赏大师、书画家
、美术史家,曾任中国古代书画七人鉴定小组成员。
2、对“这幅画晚清时和一个日本人冈仓天心有关,但我没有找到详细的资料。”的补充。
    据陈文平著《流失海外的国宝》(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书中第六章“流失海外文物珍品述要”介绍,“美国博物馆中最早设立中国部门的是波士顿和纽约的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早在1894年就曾举行过中国绘画展览,1904年日本人冈仓任该馆东方部主任,大力搜买中国古代文物,如著名的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就是1912年他来中国买回去的。”作者陈文平(1949-)1983年至1991年在上海博物馆研究部工作,1986年至今,在上海大学任教。
     又据王鹤著《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的中国珍品》(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书中“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介绍,“关于《捣练图》(宋摹本)还需要着重谈一下其流失过程,因为有部分资料表示其为1860年圆明园被劫文物之一。实际上,《捣练图》(宋摹本)流失于1912年。20世纪初的波士顿美术馆大力拓展东方艺术收藏,早年进行明治维新改革的日本,既成为文物来源地之一,也成为美国收集中国文物的“中间环节”。这期间,出生于1862年的日本美术评论家冈仓觉三尤其值得重视。在部分资料中,其名为冈仓天心,但“天心”实为其笔名,至少在波士顿美术馆官方介绍中没有使用过“冈仓天心”一词,所以不足为凭。这位冈仓觉三在早年接触西方艺术的过程中,形成了对东方尤其是日本艺术的强烈自我认同,并积极活动创立东京美术学校,后受排挤出走赴美。在美国,他应波士顿美术馆之邀出任该馆东方部顾问、主任。该馆之前的馆长正是冈仓的启蒙者——美国艺术评论家埃梅斯特•芬诺洛萨。1912年,冈仓抵达天津大沽口并转赴北京收购中国艺术品,其间大批中国古董商围其左右,或直接贩卖,或居间引线。《捣练图》(宋摹本)就是在此时被冈仓以“中国•日本特别基金”买下,并于当年8月入藏波士顿美术馆。椐未经进一步证实的资料显示,卖主是一位清朝贵族。清末民初的中国,不要说文物鉴定和限制出口,就连关税都不能自主,监管形同虚设正是此历史时期大批文物外流的主因之一。”该书作者王鹤(1980-)著书时为南开大学文艺美学博士生,2005年获得天津市“优秀青年美术家”称号。2007年获得“天津市第九届文艺新星”称号。
     据以上两书介绍,《捣练图》在1912年流失美国之前,被北京一位清朝贵族收藏,北京是该画流失海外之前的收藏地。

贾宝源
地址:471003河南洛阳市西苑路西苑明珠楼2-702
50#
发表于 2013-5-15 00:34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仔细阅读《中国集邮报》的文章,那位圆明园学会的先生还是讲出了一些理据的,但不是他亲自写的文章,可能讲得不够详细。相反,《捣练图》是圆明园文物的观点,我还没看到根据。这个属于文物领域的学术研究,也不 ...
cyc 发表于 2013-4-26 09:01

看了这么多,CYC 的这个观点还是比较客观的。
如果清宫旧藏都有或某种级别都有印章为记的话,从这个推论集邮报上的文章还是有一定理据的。 当然了,不能说没有印章的就一定不是圆明园所藏。
前面的师友们说得也很对,如此名画,要是在民间等的话,流转是否也应该有些记载资料的??
51#
发表于 2013-5-15 01:22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样的帖子,有争鸣,有研究,长见识
52#
发表于 2013-6-8 21:13 | 只看该作者
学术上的争鸣是好事, 没有必要上纲到政治的高度,张新先生转帖说明一下捣练图可能存在的另一流失过程,是好事,我们只讨论实物的本身。没有必要相互攻击。火气不要太旺。。。。。相互是邮友啊!
有争鸣、有研究。我们大家长见识。也为盖戳提供了帮助。
53#
发表于 2013-6-11 08:33 | 只看该作者
根椐《捣练国》画卷前后题跋钤印所提供的信息,其流传过程集纳如下:
1、元内府收藏,画卷前有金章宗题签,画卷前后钤有其明昌七玺。
2、元末明初为书画家、鉴藏家张绅(?-约1385年)收藏,画卷后有其题跋。
3、清康熙年间为鉴藏家高士奇(1645-1704年)收藏,画卷后有其题跋,画卷上钤有"高士奇"、"竹窗。    "、"高士奇图书记"鉴藏印,"竹窗"是高士奇的赐号。
4、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为书法家、鉴藏家谢淞洲收藏,画卷上钤有其"淞洲"鉴藏印。
5、清道光至咸丰年间为鉴藏家金望乔(1821-1861年)收藏,画卷上钤有其"金黼廷瘦仙氏考藏"鉴藏印,
    "黼廷"、"瘦仙"为金望乔的字号。
6、清光绪年间为书画篆刻家罗文斌(1845-1903)收藏,画卷后有其题跋。

贾宝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4-6-24 04:16 , Processed in 0.04924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