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4-22J《中国现代文学家》茅盾著作《蚀》(上海)极限片(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1-18 02: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巅苍狼 于 2024-11-21 04:40 编辑

《蚀》是现代作家茅盾创作的中篇小说集,1930年首次出版。

《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发表于1927年)、《动摇》《追求》(1928年先后完成)。《蚀》以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为题材,意在表现当时青年在革命大潮中必经的3个时期:革命前夕的亢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幻灭、动摇后的追求。

小说以广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描绘了大革命期间的社会现实和剧烈变革,刻画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面貌和心路历程:一、革命前夕的亢奋和革命既到面前的幻灭;二、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三、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

它们视角独特,丝毫不回避历史教训,显示了茅盾对中国革命、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和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序号:3-4B

邮票:2024-22J《中国现代文学家》(6-3)茅盾 纪念邮票

发行日期:2024.10.15

片源:天宝华《中国现代文学家——茅盾》“蚀” 明信片(2024年)

主图对应:《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3月2版——1994年4月5版封面

邮戳:2024.10.15.15 上海 鲁迅公园2 日戳

选戳说明:《蚀》创作地(上海虹口景云里11号半三楼茅盾旧居,今上海虹口横浜路35弄11号甲 )

售价:13元/枚包邮(售缺)

2#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02:39 | 只看该作者
1927年的中国笼罩于大革命失败的阴影中,革命阵营内部动摇、攻讦,农民运动被反动势力摧毁,南昌起义失败。上海,中国国民党正大批通缉革命分子,茅盾名列其中。



▲茅盾位于横浜路35弄旧居(原景云里)

1927年8月,出于安全的考虑,茅盾隐居在上海虹口景云里11号半(今横浜路35弄11号甲)三楼。在这段期间,除与居住较近的叶圣陶、鲁迅等人有来往外,几乎不与外界联系。

周建人的《悼雁冰》提及:“雁冰从武汉经牯岭回上海,躲藏在景云里寓所的三楼上。不久鲁迅也到了上海,先是住景云里23号,后来搬到18号,我则搬到17号。我的前门斜对着雁冰的后门。因雁冰不能出来走动,我就和鲁迅去看他,大家谈了很久。” 这讲的是茅盾与鲁迅第二次见面,其间他们都回顾了自己的经历,畅谈了形势。

在景云里寓所,由于整个心灵被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苦闷、迷惘缠住,脑海里不断浮现武汉那惨烈的一幕,相交甚深的萧楚女、侯绍裘等相继遇害,使茅盾更感到痛苦、愤懑。大革命中各式人物,特别是女性在革命过程中的音容笑貌,或兴奋积极,或悲观厌世,在茅盾的心里沉积、过滤,他决心把五卅惨案到大革命时期这段起伏跌宕的岁月记录下来,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人物原型,以女性故事为突破口。

茅盾晚年曾回忆:“景云里不是一个写作的好环境,时值暑季,里内住户,晚饭后便在门外乘凉,男女老少,笑声哭声,闹成一片。”  在这个艰难环境中,他首次以“茅盾”这个笔名完成三个连续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并于1930年将三篇合成一书题名《蚀》,暗喻人事的低谷如短暂的日月蚀(食),过后将是灿烂的光明。

茅盾隐居于此近一年,在1928年夏他东渡日本后,这里曾成为冯雪峰的住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2-17 14:01 , Processed in 0.0542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