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28|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词专印片(完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7 19: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陵邮人 于 2012-9-21 17:23 编辑

销原地戳极限片如下:

1.晏初扬州创作地

2.秦观高邮武宁,精确原地

3.李清照 章丘原地


4.辛弃疾  创作地  江西鹅湖(与总公司戳一致就是盖的普遍不好)将就着看吧!

5.苏东坡   感谢武汉及黄冈当地邮友的热心帮助!

6 陆游  浙江绍兴鲁迅路
2#
发表于 2012-9-7 20:42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好制作,期待更多,
3#
发表于 2012-9-8 10:23 | 只看该作者
1# 金陵邮人
张炜邮友:
何时能供应,一套多少价格?
李元生
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建设路75号市教育局宿舍302
支付宝:liyuansheng50@163.com
联系电话:15359792926
E-Mail  liyuansheng50@163.com
4#
 楼主| 发表于 2012-9-8 11:48 | 只看该作者
这次是各地邮友代盖的,回来的2片,有一片不是很好,还有四片不知道盖的如何!暂不转让!
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2:59 | 只看该作者
宋词专印片(9.10更新增加李清照.....)
6#
发表于 2012-9-10 16:53 | 只看该作者
是的,很漂亮啊!
7#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7: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夸奖,这些是从里面挑出最好的,在此展示一下!呵呵!
8#
 楼主| 发表于 2012-9-11 17:21 | 只看该作者
宋词专印片(9.11更新增加辛弃疾创作地.....)
9#
发表于 2012-9-12 21:30 | 只看该作者
辛弃疾的创作地,是在铅山县的瓢泉(今铅山县稼轩乡。归永平镇邮局管辖)。
资料记载,辛弃疾和陈亮在游玩鹅湖时并未有创作,而是在此之后,陈亮返回浙江,他们之间书信往来(而此时辛弃疾是在瓢泉居住),创作了多首佳作,而破阵子则是其中一首。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1:54 | 只看该作者
江西的事本应江西邮友最了解,询问铅山当地,答鹅湖所是精确原地,无独有偶总公司图卡销鹅湖戳,另追求原地办封某友也告诉我是鹅湖,综此三点我认可鹅湖,托当地朋友销鹅湖戳,只是盖的不好。
另友也可询问铅山吧,铅山人认可的不是鹅湖么?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1:55 | 只看该作者
江西的事本应江西邮友最了解,询问铅山当地,答鹅湖所是精确原地,无独有偶总公司图卡销鹅湖戳,另追求原地办封某友也告诉我是鹅湖,综此三点我认可鹅湖,托当地朋友销鹅湖戳,只是盖的不好。
另友也可询问铅山吧,铅山人认可的不是鹅湖么?
12#
发表于 2012-9-13 13:49 | 只看该作者
辛弃疾居瓢泉时间最长,作词173首,瓢泉的风景、建筑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词作风格多姿多样,情感丰富,变化多端,是其创作成熟的标志,对于研究辛弃疾有着重要意义。辛弃疾居瓢泉时间最长,作词173首,瓢泉的风景、建筑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词作风格多姿多样,情感丰富,变化多端,是其创作成熟的标志,对于研究辛弃疾有着重要意义。隐藏>>
13#
发表于 2012-9-13 13:58 | 只看该作者
同甫是陈亮的字。学者称为龙川先生。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天,他到上饶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虞美人》词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这一时期写的。
14#
发表于 2012-9-13 14:03 | 只看该作者
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看见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下楼策马相迎。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着雪后初晴的夕阳,纵谈国事,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辛弃疾和陈亮这次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成为文坛佳话。
15#
发表于 2012-9-13 14:03 | 只看该作者
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看见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下楼策马相迎。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着雪后初晴的夕阳,纵谈国事,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辛弃疾和陈亮这次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成为文坛佳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8-6 07:27 , Processed in 0.0574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