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16|回复: 6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么理解这段话?·联系实片谈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31 1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8《湖北邮电报·集邮》2008年第22期上刊登了《专题集邮素材的运用》,作者是FIP理事 贝尔纳·吉姆内斯 。《集邮报》2009年5月23日第20期13版进行了转载。其中关于专题邮集中极限片的使用和有效信息的文章段落如下:
极限片在专题邮集中展示2至3枚足矣,并且应该是真正的极限片。极限片上的票、片图案一致时(比如为同一幅画),邮票中没有的那部分图案如果出现在明信片上,则片上的这部分信息是有效信息。

以上原文出自FIP理事,应该说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不清楚原文怎么说的,换成方块的汉字感觉上还是有些不是十分明白的地方。
首先的疑问:这是专题邮集信息的使用,这种使用有效信息的方式是否一定能放到专题式的极限邮集当中?
例如:这张桃花坞木版年画“琵琶有情”,左边的孩子,小狗,乃至孩子手中的水果,还有茶几,凳子,如果分别放入到《儿童》、《狗》、《家具》等专题式的极限邮集当中,大家会有什么看法和意见?以贝尔纳·吉姆内斯的观点,显而易见专题邮集中当然可以使用,这点恐怕毫无疑问吧。
先说说个人观点吧:这些专题信息的使用恐怕还是会因人而异。假定上面所说那些信息在极限邮集中也是有效信息(个人也偏向这个观点),如果使用的人是一位世界名人大家,或者是一位全国名人大家,使用此类信息还可能会被褒扬,甚至加分,所谓名人效应;假如参展者是一位毫无知名度的,人轻言微之下,很可能遭到评审员的毫不留情的棒杀,轻者曰你素材不足,重者说你使用无效信息,直接否决你的素材。
贝尔纳·吉姆内斯先生仅仅举例绘画极限片可以这么使用专题信息,接下来的问题就来了,绘画等艺术品类估计照搬没什么问题,但是风光类的极限片呢?请看下面这张片:

明信片图案和邮票图显然一致,是同一个场景。明信片的范围比邮票稍大,看到的东西也多一些,疑问也就在此了。明信片上有一棵棕榈树,而邮票上没有,那么,明信片上的棕榈树在极限邮集中是不是有效信息呢?这也是我啰嗦这么多以后最大的疑问。
谈来谈去其实都是老问题了,都脱不出极限邮集的有效信息的构成问题。其实,这类有效信息个人觉得能不用就不用吧,即使算有效信息,给人的感觉也有点勉强,只希望能够把这类专题信息的是否能使用确定下来。我们在这里谈论再多也是空谈,希望论坛里的名家,特别是国家级评审员以上的答疑一下才好。否则,谈来谈去终归还是无益。
2#
发表于 2009-5-31 21:56 | 只看该作者
《儿童》、《狗》、《家具》中只有家具可以用。另两种票上没有。
3#
发表于 2009-5-31 21:56 | 只看该作者
《儿童》、《狗》、《家具》中只有家具可以用。另两种票上没有。
4#
发表于 2009-6-1 11:1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就在这里体现。
瓷绣礅和花盆不错,小脚在邮票上取掉了。
5#
发表于 2009-6-1 16:10 | 只看该作者
桃花坞木版年画“琵琶有情”这枚极限片,用于专题类邮集,按FIP理事 贝尔纳·吉姆内斯 的解说,楼主所提的“左边的孩子,小狗,乃至孩子手中的水果,还有茶几,凳子,”应当都是算有效的专题集邮信息,也就是说适用于专题类邮集。
但这是否是用于极限类邮集呢?我个人认为,不应当采纳这样的只有明信片上有而邮票上无的“有效信息”。从我个人所观看的极限类邮集,感觉均采用的是邮票上有、明信片上也有的信息来作为“有效信息”。当然,也听说过采用邮票上无而明信片上有的信息作为“有效信息”的编组方式,但大家均不认可这样的方式。
另外,还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组篇了一部极限类邮集,因为有些想使用的“有效信息”没有上过邮票,我是否可以用有这样处理:首先找到含有想使用信息的明信片,再接合明信片上的其他信息,选配上一枚邮票,盖个正确的邮戳。
显然,这样处理,也就失去了“极限”的意义了。
6#
发表于 2009-6-1 16:55 | 只看该作者
本人也只认同:邮票上有明信片上也有的是有效信息。
7#
发表于 2009-6-1 18:58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觉得在专题邮集里使用极限片和在极限邮集里使用极限片是要求不同的!所以,在认识上也就有所不同!

专题邮集要求展出素材多样化,把邮票上没有的而片上有的信息作为有效信息是可以理解的。用专题手法编组的
极限邮集,其着眼点是合乎要求的极限片的运用,如果过多的使用那些邮票上没有而极限片上有的信息,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8#
发表于 2009-6-2 05:31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是要将讲话的原文拿到手.如果翻译有误,大家的讨论就白费功夫了.从现在看到的译文---"邮票中没有的那部分图案如果出现在明信片上,则片上的这部分信息是有效信息。"即使译文没有问题,也仅仅是对专题邮集有效.
极限集邮中专题信息的确定和运用,我认为和专题邮集不同.正向使用的时候,应该是票片上都有这个信息才行.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不同处理.
9#
发表于 2009-6-2 16: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09-6-2 16:58 编辑

楼上几位的观点是否应该这样理解:作为展品的适用素材,极限片在专题展品和极限展品中是完全不同的?
10#
发表于 2009-6-2 1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09-6-2 17:23 编辑

转发一篇不同观点的文章,供大家讨论。(文章作者因网络改版无法发帖,特委托本人代劳)

他山之石
——借鉴专题集邮“极限”素材的使用
陈森元

读《中国集邮报》(2008年第90期)宋晓文《解读专题集邮素材的使用要点》文,报导在洛阳举办的国际集邮联讲座,FIP理事贝尔纳•吉姆内斯“谈专题集邮素材的使用”。其中有关极限明信片的使用“专家特别指出,专题集邮使用的极限片一定要用品质好的,既和谐,又保真。同时要把握三个原则:1.要使用邮票图案上没有的信息。2.要使用邮票图案上看不清,或原作(美术、摄影作品)印成邮票时相关图案被省略掉了的。3.使用极限片仅限于专题的拓展。”
专家之言,反复玩味,引起共鸣。不由得蓦然想起“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名言。
极限集邮类展品“专题”模式,和专题集邮有不少共通之处。尽管极限片在专题集邮中,由于是人为制作的,同样,也是人为的(无规则明文规定)限制了使用数量。但对极限片作为适用素材的使用要求和原则,却是合理而可取的。对于极限“专题”使用极限片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足资借鉴。
我们先学习专家的高见。
——要使用品质好的极限片。好的标准,一是“和谐”,极限片票、片、戳三要素相互之间要尽可能和谐。二是“保真”,假片(假戳、倒戳、假早期明信片、盖销票之类)切不可用。
——要把握三个原则。原则1、2指出使用极限片的什么信息,也就是使用什么样的极限片;原则3讲使用极限片的有限目的,间接说明了之所以提出前二条原则的原因。三原则总的精神都是为了对素材作新的专题应用,即为了发现和挖掘出新的专题信息。
极限集邮展品同样完全适用上述要求和原则。
“一定要用品质好的极限片”,在极限圈中已成共识,但“要使用邮票图案上没有的信息”、“要使用邮票图案上看不清,或原作(美术、摄影作品)印成邮票时相关图案被省略掉了的”(信息),也就是使用“邮票上无,载体明信上有”的信息,却分歧较大。一些邮友认为此是“无效信息”。“极限”争鸣,旷日经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专题集邮使用极限片少之又少,而且精益求精,为了专题的拓展,偏偏选用这种极限片,何以为之?这种“邮票上无(看不清、或被省略),载体片上有”潜在的信息,正是邮票上呼之欲出,专题拓展非常有用的信息。专家看中,决非偶然。可见所谓“无效信息”,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特别需要),化“腐朽”为神奇,信息有效。极限片是极限集邮唯一的素材,信息源本来就极其有限,极限(专题)展品同样也有专题拓展的需要,因此,更有必要起用这种潜在的信息,从有限的素材中挖掘出更多的专题信息,丰富展品的主题。例如,中国 1999世界邮展小型张极限片,邮票上只有3条龙,而美3明信片上有9条龙,要表现或拓展“九龙壁”的专题,明信片上的6条龙(印成邮票时被省略掉了)信息不得不用,此信息自然也有效了。
“他山之石” 这两句原是《诗经•小雅•鹤鸣》中的名句,“错” 者,磨刀石;“攻” ,治的意思,所谓“为错” 或“攻玉” ,就是比喻拿别人的长处补救自已的短处。我们何不借鉴专题集邮“极限”素材使用的要求和原则,严格对极限展品素材的挑选,松梆对极限集邮所谓“无效信息”的局限,放开载体明信片图案的使用,为极限专题拓展,创造一个更广扩更宽松的条件。(原载《极限集邮》2009年第1期)
11#
发表于 2009-6-2 17: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09-6-2 17:15 编辑

续发一段相关文章。

国际集邮讲座
极限集邮学习札记
图•文 / 贾宝源
2008年11月10日至13日,我有幸参加了国际集邮讲座高级培训班,亲耳聆听了7位世界集邮专家关于邮政用品、邮政历史、专题、航空、极限等类别的精辟论述,获益匪浅,学到了许多知识。现仅就听课中有关极限集邮方面的笔记和学习心得,整理如下。
极限片上的“拓展信息”
FIP专题集邮委员主席达迪•拉格在讲授专题集邮“如何作一部专题集邮”时,谈到了展品素材中的“拓展信息”,并以一张极限明信片为例,说“票图是一幅油画的局部,片图是票图的扩展,片图上比票图上多出的人物,可作为拓展信息使用。”FIP专题组组长贝尔纳•吉姆内斯在全面介绍专题集邮展品素材时,又对极限明信片在专题邮集中使用的数量和原则作了详细地说明。他说“极限明信片由于是人为制作的,因此在一部80张贴片的邮集中展示2~3张就足够了”。他特别强调“专题邮集使用的极限片一定要用品质好的,既和谐,又保真。同时要把握三个原则。1.要使用邮票图案没有的信息;2.要使用邮票图案上看不清,或原作(美术、摄影作品)印成邮票时相关图案被省略掉了的信息;3.使用极限片仅限于专题的拓展。”
关于极限片的“拓展信息”在展品中的使用,在我国极限集邮界是一个热门话题。有关文章说“邮票图案上应该有而没有,而明信片上有的题材”可以作为“拓展极限片的专题信息(《极限集邮者》2002年4、5期合刊‘也谈极限片的专题信息’)”。也有为“拓展信息”定义——“极限片中票图没有,片图有的,且票片的主题(题材)和谐(一致)部分的信息,为拓展信息”(《极限集邮》2006年第3期“极限片是统一邮品”)。以上观点和国际集邮专家的论述不谋而合,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极限集邮的学术研究水平。(原载《极限集邮》2008年第6期)
12#
发表于 2009-6-2 17: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正炎 于 2009-6-2 19:34 编辑

2006年第3期《极限集邮》P8~P9《极限片是统一邮品》
(你若有兴趣可留下邮箱地址传你扫描原件)

13#
发表于 2009-6-3 10:13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是要将讲话的原文拿到手.如果翻译有误,大家的讨论就白费功夫了.从现在看到的译文---"邮票中没有的那部分图案如果出现在明信片上,则片上的这部分信息是有效信息。"即使译文没有问题,也仅仅是对专题邮集有效.
极 ...
ljy88 发表于 2009-6-2 05:31
14#
发表于 2009-6-3 10:59 | 只看该作者
我对陈森元先生举的那个例子有异议:
首先九龙壁是一个整体的名词,不存在什么扩展的问题;
其次如果是要用极限来讲述各条龙的故事的话,那么邮票上未出现而片上有的6条龙仍然不应该属于有效信息。因为这个是组极限邮集,虽然是采用的专题的编组方式,但首要条件是必须是极限片,也就是说专题的讲述也应该考虑极限片的一些特性——即其一致性。
15#
发表于 2009-6-3 11:25 | 只看该作者
《集邮报》2009年5月23日第20期转载于2008年第22期《湖北邮电报·集邮》FIP理事贝尔纳·吉姆内斯的《专题集邮素材的运用》文中关于极限片在专题邮集中运用的段落:
极限片在专题邮集中展示2至3枚足矣,并且应该是真正的极限片。极限片上的票、片图案一样时(比如为同一幅画),邮票中没有的那部分图案如果出现在明信片上,则片上的这部分信息是有效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4-6-15 23:26 , Processed in 0.0549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