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41|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万里路,也要读万卷书——详解“东园真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3 18: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拿到新一期《中国极限集邮》,拜读田健行先生的《东园真相》一文(以下简称“田文”),不禁哭笑不得。阅后,我第六次乘车前往东园门楼。望着这座在“田文”中被说成在1926年已经“全毁”的门楼,我真不知说什么好,只好拍下了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门楼和本期会刊的合影。


东园门楼确实不好找,记得我在2012年初,为了查找共青团成立的历史,偶然从网络上得知了这个门楼的存在,于是前去探访。但第一次去只看到了它的背面,不是资料图片里的那个有漂亮的灰塑装饰的模样,另一面由于隔着铁门,过不去。后来我在书报资料上得知这个门楼位于挹翠路的线索,经过一番查找,终于找对了路径,看到了东园门楼正面的真容。因为目前挹翠路的路口是地铁施工工地,只有一条窄窄的通道进入,进入后要先走进路西面的一个停车场,然后一直往里走,看到一座门牌号是挹翠路39号的居民楼,东园门楼就在居民楼对面,所以我在《旗展东园》一文里说它“藏身于居民区”是有根据的。这里附上一幅详细的地图,以便田先生下次来广州,再路过越秀南路时,能找到这座老门楼。


后来我又几次来到这个老门楼,在一个好天气下拍了照片,制作了共青团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委员会版的纪念明信片,后以此制作了极限片。我还将探访东园门楼的结果告诉了广州极限会的毕鉴添会长。毕会长是摄影行家,也拍摄了老门楼的照片,并制作了广州极限会版的极限片。据我所知,实地探访过的还有梁进大、杜永凯等邮友。


那么“田文”所说的那座“泡沫门楼”是怎么回事呢?据我的回忆,那是在2012年的4月中旬(不一定准确),广州市为了举办共青团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临时搭建的。我当时是看着它搭架子,装泡沫板,逐步建起来的。搭建这座门楼的原因,不是老门楼不在了,而是出席活动的贵宾如果前往老门楼参观,要穿过地铁施工工地、停车场、居民区,环境杂乱,甚为不便,直接在老门楼前面举办大型活动又完全不可能,这才在新建的团一大纪念广场旁仿造了这一个门楼,配合庆祝活动,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拆除了。据我所知,没有任何一个版本的明信片,是拍摄这个“泡沫门楼”制作的。实际上,只要对照“田文”拍摄的“泡沫门楼”和极限片,不难看出二者明显的区别。至于邮票设计的依据,翻阅《集邮》杂志2012年第5期,就可以看到设计师李志宏的“设计简言”,还配发了他设计时参考的东园门楼彩色实景近照。

5月下旬,纪念建团的活动搞完了,田先生偶然路过这个地方,看到这个“泡沫门楼”(这个门楼确实“非常好找”),发现它是仿造的,然后在附近的省港大罢工纪念馆和团一大纪念碑转了几圈,没找到老门楼,觉得有了大发现,得出了东园门楼早已不存在的结论,然后进一步推断极限片是拍摄的“泡沫门楼”,邮票是根据老照片绘制的结论,真是何其主观武断!

记得在2011年第3期的《中国极限集邮》,田健行先生没有实地考察,仅凭一些不明来源的资料就发表了《谁错了?》一文,认定广州亚运纪念邮票里“马术”的一枚表现的是黄村现代五项马术场,广州极限会拍摄从化马术场制作的极限片是张冠李戴。结果我和杜永凯邮友撰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当年第4期)讲述了广州极限会在制作这套极限片前实地考证、摄影的过程,澄清了事实。这回田先生倒是实地考察了,“田文”图文并茂,不可谓不细。可惜的是,这回有调查,无研究,只游览了一番,事先没有做功课,所以没找到老门楼的真身,事后没有查阅有关资料,仅凭主观臆断就得出主要结论,不得不令人摇头叹息。

我上次的文章标题《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是引用田先生自己文章里的话,这次我还是引用田先生自己的话:“调查研究还是必要的,而且只是远处看看、拍张照片是不够的,要更细致的研究一下才好”,真是至理名言!我补充一句:“行万里路,也要读万卷书”。
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3 18:45 | 只看该作者
下一期《中国极限集邮》滴编辑是谁捏?这篇可投稿。
3#
发表于 2013-4-13 19:0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4#
发表于 2013-4-13 19:0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3 19:0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口水仗我是很不喜欢打的,尤其是观点之争,争来争去不一定有个结果,但涉及到基本事实的,还是要讲清楚比较好。
6#
发表于 2013-4-13 19:22 | 只看该作者
用事实说话,免误后来人!
7#
发表于 2013-4-13 19:4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用事实说话,好!
8#
发表于 2013-4-13 20:24 | 只看该作者
下一期《中国极限集邮》滴编辑是谁捏?这篇可投稿。
cyc 发表于 2013-4-13 18:45

下一期应该是山西太原王飚编辑,你可以联系他。我觉得这种有事实,讲道理的文章是完全可以全文照登的。
9#
发表于 2013-4-13 22:28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有理有据好邮文!
关系到邮票的绘制,片源的判定,澄清事实真相,劳苦功高
10#
发表于 2013-4-15 2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uyongkai 于 2013-4-16 12:53 编辑

田文中图6所指的门楼与我们用来制片的门楼根本不是同一座门楼,两都相差了几百米远。
从风水学上来说,东园南面是广州的母亲河——珠江,水在广州话里有“钱”的含义,所以生意人大都喜欢自己的住宅或店铺座北向南,大门朝南开,寓意财(钱)源滚滚来,东园的大门向南开(符合史书上的记载),而田先生看到的这个门楼是向东的,怎么可能呢?(一个不知是不巧合的现实:在广州市商业最繁华的上下九路,凡是座北向南(门朝南开)的老字号都兴旺发达,而座南向北的老字号(门向北开)都经营不善,最后都得经过合并转制后才得以生存)。
确切地说,田先生到的只是进入东园的小巷口,根本就没有进到东园旧址。他看到的所谓东园牌楼,只是政府为了让更多的游人认识这里,才有意在路口用泡沫重新建的一个牌楼(有消息说政府今后还要将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越秀南站”改为“团一大站”,但受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田先生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广东的每一段历史都深藏于小巷深处,每一个故事都流传于市井百姓之中,并不仅仅停留在马路边上那些粉饰太平的穿衣戴帽面子工程之中。

图二.jpg (148.4 KB, 下载次数: 23)

图二.jpg
11#
发表于 2013-4-15 20:33 | 只看该作者
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脚踏实地,精神可嘉!
12#
发表于 2013-4-18 08: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angjd 于 2013-4-18 09:18 编辑

田先生每年都有来广州省亲,也经常在邮市与他会面。广州是千年历史城市,有些老建筑连我们老广州人也弄不懂。田先生的张冠李戴,也理所当然。不过在写文章前,还是多些征询下别人为好。
13#
发表于 2013-4-22 18: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uyongkai 于 2013-4-23 10:18 编辑

唔知唔紧要,最紧要就是唔好成日都是到识少少,就扮代表
14#
发表于 2013-5-6 08:05 | 只看该作者
前天制作的片片,夏育磊友帮忙盖戳,特此致谢!

15#
发表于 2013-5-15 20:09 | 只看该作者
来了解,来学习!
期待《中国极限集邮》有关此事的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30 04:11 , Processed in 0.05994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