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844|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锡亚展反思录(1)——集邮展览到底给谁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6 1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新疆张吉昌 于 2011-12-10 06:48 编辑

按:这是本人打算交给新疆集邮协会的一篇观展感想,借极限集邮网一角,供大家品头论足。阅读时可参阅本网另贴《无锡亚展反思录(2)(3)(4)》

    去无锡观摩第27届亚洲集邮展览早已列入我今年的集邮活动计划中,因为还有其它私事要办,为此我特地把今年的带薪休假安排在了11月。到了无锡以后,深深感到无锡真不愧是江南名城,水美、人美、景色更美。无锡新修建的国际博览中心屹立在太湖之滨,建筑气势宏大,厅内场面开阔,具有时代气息,第27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在这里举办,确实再好不过了。
    这次展览共展出竞赛性展品1324框,非竞赛类展品89框,文献展品39部。展览区面积达4000平方米,销售区面积16000平方米,共有国内外邮政和邮商销售摊位100个。邮展设有5个主题日,分别为邮展日、青少年日、吴文化日、颁奖日和亚洲集邮联日。主办方围绕这些主题日举办了隆重的组委会招待会及招待文艺演出、开幕式、闭幕颁奖晚会等大型活动和纪念邮票首发式、邮票钱币展销会、中国邮票设计家现场签名活动等。此外,广大邮迷还可现场购买集邮护照和世界各地特色邮票,加盖各国特色邮戳。
    展览期间,馆内还举办了中国邮票博物馆馆藏邮票设计原稿及珍邮展、万国邮政联盟邮品展,广大邮迷不但可以一睹红印花原票(横四连),费拉尔手稿(蟠龙图、跃鲤图、飞雁图各1幅),民国四珍之一的宫门倒印、还可以目睹“大一片红”、“小一片红”、庚申年邮票原图等珍邮风采。
    此去无锡观展,主要是想学习一下国外先进的集邮知识,以提高自己的集邮水平,但我却感觉到有些失落。一起去观展的同事或许从褒的方面写的很多,我就不必多言了。我只从另一面写一下离自己所期望的有差距的地方:
    一是这次邮展的全部展品按国际邮联规则全部采用英文字,给我和绝大多数不懂英文的观众来说,带来极大的困惑。许多国内和港澳台及华裔作者的高水平展品,只能说是走马观花。这些展品中所赋予给集邮者的邮识和文化知识,无法去品味,只能做“睁眼瞎”,留下深深的遗憾。从中使我感到,国际集邮展览与民众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了。我问过一个观展的本科大学毕业生,他也说看起来是很费劲的,只能选择自己熟悉的专题邮集看了。集邮展品是给观众看的,还是给评审员看的,如果只是给评审员看的,还有无必要搞展览。在中国展览,却让中国的观众当睁眼瞎,不使用当地文字,可见国际邮展规则的不断“老化”与现实集邮活动追求的“与时俱进”是有很大矛盾的。
    二是这次邮展展厅的人气较过去更为衰落。一方面是有些邮集太传统、太尖端、太专业,而且文字又都是英文,绝大部分观众看不懂。许多江南的邮友告诉我,这次亚洲邮展的人气远远不如去年在杭州举办的全国集邮展览,如果想认真的看邮展,最好去观摩两三年一度的全国邮展,展品的说明文字都是中文,看起来容易理解,便于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是人们只喜欢在专题、极限、促进等贴近大众的集邮展品前滞留,传统、邮政史、航空、邮政用品、税票类集邮展品只有中国的有少量专业者观摩,国外的此类展品几乎无人问津,受到极端的冷落。邮展区萧条的观众与商业区购买邮品火爆的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说无锡亚展缺乏人气,从入场者看,更缺少青少年参与。
    三是邮展评审专家们的极端思想加大了集邮展品的过度贵族化。本届邮展对邮集的珍罕度要求丝毫不减,且在奖级上明显拔高。有一部获大金奖的专题邮集,就是以珍罕邮品多而取胜,实际其编排水平并不如其他邮集。陈为乐先生在国际专题集邮讲座中就认为这部专题邮集最多给大镀金奖。他说专题邮集主要是看对素材的合理利用,只要素材好,运用恰当,即使不很珍罕,也要比使用不当的珍罕素材效果好。我也这样认为,不否认传统类的素材是好东西,可再玩下去,它就成了贵族们手中的高档文物,它的最终去处应该是博物馆,而不是邮展。什么事都要讲个群众基础,如果今天的集邮展览没有后期的专题、极限、促进等平民化的类别做铺垫,还有谁会去看你哪个集邮展览呢?
    四是评审专家们的极端保守,压制了新兴集邮类别的成长。评审中对极限集邮和航天集邮展品继2010年印度世界邮展后又遭受了第二次打压。郑炜先生的极限集邮展品《石质建筑》在2009年洛阳世界邮展上还是大镀金奖,仅仅2年之后,居然变成了亚洲邮展的大银奖。一位国际评审员的手记这样写道:“为什么世界邮展的大镀金奖邮集在亚洲邮展却只得了大银奖。由于极限片的真伪难辨,使得其在国际邮展中渐渐被冷落,此次只有中国的三部邮集参展即是风向标,虽然有其他因素,但得不到高奖也在意料之中,即使以后此类别被排除在正式邮展之外,也不会令人感到惊讶,因为这毕竟是完全人为制作出来的邮品,和其他类别一再强调的‘自然产生和没有集邮痕迹’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对此,本人很难理解,国际邮联对这些邮集的定位就是人为性质的,为什么还要对它强调‘自然产生和没有集邮痕迹’呢?两个不同性质的东西,硬要用一种标准去衡量,既然是集邮展览,又要强调“没有集邮痕迹”,不仅不可思议,也是毫无道理的。显然这是本届亚洲邮展执权者在评审中有意进行的人为打压?与世界邮展创新、发展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我们相信极限集邮这个新兴的产物,一定会像昔日刚刚兴起的专题集邮一样有它应有的地位。
    另外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在亚洲邮展举办的同时,中国的民间的新兴集邮类别却在破土而出,逆势成长。由江苏、上海、无锡、生肖、文献、原地、东联原地等集邮组织举办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性的“2011•中国新兴集邮联展”也在无锡国际博览中心二层北厅推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常增书、王新中、李近朱,江苏省集邮协会副会长马佑璋,上海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吴才宏、沈丽华,国家邮展评审员赖景耀、林衡夫、李伯琴、马驎、张雄、李鸿远出席了开幕式。国家领导人黄孟复、何鲁丽、张怀西等也专程参观了“中国新兴集邮联展”。 此次联展规模为150框,生肖集邮类11部50框、原地集邮类14部55框、文献集邮(整理类)11部44框。这些展品总体反映了目前我国带有试验性的这三类展品的编组状况和大体水平。
    我和朱晓新一道于11月12日参观了新兴集邮联展,其中的文献集邮类引起我莫大的兴趣,以集邮杂志附件组成的《“集邮”杂志夹赠品》向我们展示了建国以来集邮杂志赠送给集邮者的全部纪念品和便函,可谓琳琅满目;以上海市电影制片厂集邮协会文献资料和上海市电影制片厂出版的反映集邮题材的电影“邮缘”宣传品组成的邮集《邮缘》,讲述了著名电影导演桑弧组建集邮协会和拍摄故事片“邮缘”的经过;以各种文献资料组成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之前》邮集,通过展示一大召开前的筹备人员名单、国家领导人批示、对外宣传报道、邮政局内部文件等信息,真实地讲述了全国集邮联一大从发起、筹备到召开的全过程。这些新颖的民间集邮类别为本届亚洲邮展活动拓展了新鲜的集邮内容、增添了民族的文化色彩,给本届亚洲邮展的国内外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2011•中国新兴集邮联展”借台唱戏,与无锡亚展同步推出,对扩大我国集邮活动特色对国内外邮坛的宣传和推介,进一步推动我国集邮活动的创新和发展,扩大此间整个邮展活动的社会影响,增加无锡亚展的人气,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这次邮展的举办也意味着我国省级集邮协会和民间集邮组织通力合作使我国的群众性集邮活动的普及迈出了新的一步。
    我也是一个注重传统、邮政史集邮研究的爱好者,但我认为集邮事业应是提高与普及同步,俗话说“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普及是基础、是生命,失去了基础,提高也就会自然消失。集邮展览的目的是调动群众热爱集邮的积极性,如果专家们一眛地把集邮展品置于“金字塔”之巅,高高在上,使广大集邮者望而生畏,其生命力也将会枯竭。当今世界范围内的集邮活动已经呈每况日下的状态,也正是这一现实的真正写照!
2#
发表于 2011-11-26 14: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ejingang 于 2011-11-29 00:06 编辑

评审们长期把持“朝政”,垄断了“集邮竞赛评级”的优势资源,群众们又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影响他们,他们当然也是我行我素。不过“2011•中国新兴集邮联展”或许在中国的集邮领域内有一丝新鲜感,但是要能够成为气候,难啊!
3#
发表于 2011-11-26 15:09 | 只看该作者
由于极限片的真伪难辨,使得其在国际邮展中渐渐被冷落

看看论坛的东西,极限被冷落一点不奇怪  
4#
发表于 2011-11-26 17:12 | 只看该作者
很受启发,但很痛心!极限之路艰辛而动人。。。。。。
5#
发表于 2011-11-26 21:14 | 只看该作者
自己玩自己的,自己玩好自己的,难道极限集邮的目的就是为了参加邮展?
6#
发表于 2011-11-26 21:26 | 只看该作者
自己玩自己的,自己玩好自己的,难道极限集邮的目的就是为了参加邮展?
mikeatsias 发表于 2011-11-26 21:14

所以评审们对极限集邮者一句话“自己玩去吧”
7#
发表于 2011-11-26 21:33 | 只看该作者
看每个人玩极限的目的和追求了,如果是以参展、获奖是最终目标的来说,这次亚展极限类的成绩的确让人感觉,在极限邮展的道路上还要面临很多波折和坎坷的,不过如果以纯玩、自娱者来说,那就不要想太多了,也不必要刻意去迎合什么,集邮嘛,也就是一种打发时间的业余爱好而已,邮展啊、成绩啊、什么的,都是浮云
8#
发表于 2011-11-26 21:37 | 只看该作者
3# 金陵邮坛
9#
发表于 2011-11-26 21:43 | 只看该作者
看每个人玩极限的目的和追求了,如果是以参展、获奖是最终目标的来说,这次亚展极限类的成绩的确让人感觉,在极限邮展的道路上还要面临很多波折和坎坷的,不过如果以纯玩、自娱者来说,那就不要想太多了,也不必要刻 ...
昆明飞翼 发表于 2011-11-26 21:33

张先生说的好...
10#
发表于 2011-11-26 22:01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11-26 15:09 | 只看该作者 由于极限片的真伪难辨,使得其在国际邮展中渐渐被冷落

看看论坛的东西,极限被冷落一点不奇怪   
说得好

论坛里的东西鱼目混珠价格越来越贵,这样下去会使部分爱好者望而却步的。
11#
发表于 2011-11-26 2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yufu 于 2011-11-26 22:04 编辑

我基本赞同老张观点!就像参展的是国家粮票,自娱片是地方粮票!但还是国家粮票管钱,而且可以全国通用!关键时候还是国家粮票有用些吧!呵呵!其实,参展和自娱不矛盾!如果没有规则,随便那么玩都可以,因为没有遵循的原则嘛!但既然有了规则,而且是代表广大集邮者意见且被接受的规则还是要遵守!不然,老让外国佬儿说咱中国人就是不守法!不讲规则!纯属个人意见!
12#
发表于 2011-11-26 23:09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同意张友的观点!
13#
发表于 2011-11-27 10:30 | 只看该作者
“管他专业不专业,比快乐谁怕谁“
14#
发表于 2011-11-27 14:2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花了一大笔钱在中国办了一届大多数中国人看不懂的邮展。
15#
发表于 2011-11-27 17:1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花了一大笔钱在中国办了一届大多数中国人看不懂的邮展。
吴金勇 发表于 2011-11-27 14:25


已是N次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8-2 21:24 , Processed in 0.06171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