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4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0年代相片版的和60年代照相版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10 1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lt;首都名胜&gt;是北京市园林局出版12全,北京风景是北京市美术公司出版10全?.如今北京市美术公司已不存在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10 15:43:11编辑过]
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5:41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7-10 20:36 | 只看该作者
<>难得的好片!!</P>[em02][em02]
4#
发表于 2008-7-10 21:15 | 只看该作者
[em17]
5#
发表于 2008-7-10 21:2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套是好片,第一套我觉得不能算是明信片
6#
发表于 2008-7-10 23:48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xiezh</I>在2008-7-10 21:20:24的发言:</B>
第二套是好片,第一套我觉得不能算是明信片



<>[em02][em17]</P>
<>--------------------------------------------
苏乾初
通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清泰小区52幢1单元201室  310016
电    话:0571-86512924  手机:13906519234(全天开通)
QQ号:332560203 影  视(注明集邮字样方才通过)
电子邮箱:suyi16888@sina.com
          su1683344@sina.com
          suyi19500327@yahoo.cn
工商卡号∶6222 0212 0200 6980 289(牡丹灵通卡)
邮政卡号. 6221 8831 0009 9376 90 (绿卡)</P>
<>长期征购:清代.民国不同版本的杭州《西湖》明信片
主    编:《极限大观》(不定期.图文并茂)邮刊,免费赠</P>
7#
发表于 2008-7-11 08:08 | 只看该作者
<>现今对明信片的“分类”,相片版(或照片版,老外称为real photo)是指用照(相)片加盖(加印)明信片格式而成的明信片。</P><>而“照相版”是指所有以摄影照片制版印制的明信片,相对于一些绘画片或画稿片明信片。</P><>照相=摄影≠照片=相片</P><>楼主的第一套“片”称为“相片版”,没有加“明信片”,可以成立,因为其只是相(照)片。</P><>第二套称为“照相版”,就不妥当,因为“照相版”与“摄影版”的说法并无分别。</P>
8#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0:3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朋友的说明,指导.不知我现在的理解对不对?即第一套是照片,50年代北京风景照片.第二套是照相版明信片,50年代北京风景照相版明信片.这样称谓是否正确?
9#
发表于 2008-7-11 11:18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北京老周</I>在2008-7-11 10:38:43的发言:</B>
谢谢朋友的说明,指导.不知我现在的理解对不对?即第一套是照片,50年代北京风景照片.第二套是照相版明信片,50年代北京风景照相版明信片.这样称谓是否正确?

<>第一套是照片,第二套是相片版明信片。
<>从第二套来讲,其实也没有什么标准的说法,大家意思都明白的,用“相片版”只是为了跟“摄影版”更好的区分,现在大家都习惯用“照相版”来描述第二套之类的片也问题不大,只要实物看的明白就行了,呵呵。</P>
10#
发表于 2008-7-11 12:0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有一种相片版是有格式的。</P><>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相片版(或照相版)与摄影版的印刷流程不同,以至印刷的效果不同;又因为相片版主要是较早期的手工作业印刷,所以数量远比后来的摄影版要少得多。</P>
11#
发表于 2008-7-11 12:44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古月</I>在2008-7-11 12:02:10的发言:</B>

<>其实有一种相片版是有格式的。</P>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相片版(或照相版)与摄影版的印刷流程不同,以至印刷的效果不同;又因为相片版主要是较早期的手工作业印刷,所以数量远比后来的摄影版要少得多。</P>

<>      所谓“相片版明信片”一定是有格式的。 我觉得相片版明信片有的是用冲印出来的照片贴上一层格式面(此类明信片有明显的夹层,有的贴纸和照片还不一样大小,一般画面特别光滑或明信片四角天然向内卷曲的可能都属于此类,多数产生于早期);而有的是直接用照相纸正反面印刷出来。 但它是用一大张纸印很多张明信片再进行裁切,还是一张一张印,就要看当时的机器设备和手工技术的发达程度了,没有考证过。(此类多数画面不是特别光滑,片整体平整,较易销戳,40年代以后的比较多)</P>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3:48 | 只看该作者
<>     所谓“相片版明信片”一定是有格式的。 我觉得相片版明信片有的是用冲印出来的照片贴上一层格式面(此类明信片有明显的夹层,有的贴纸和照片还不一样大小,一般画面特别光滑或明信片四角天然向内卷曲的可能都属于此类,多数产生于早期);而有的是直接用照相纸正反面印刷出来。 但它是用一大张纸印很多张明信片再进行裁切,还是一张一张印,就要看当时的机器设备和手工技术的发达程度了,没有考证过。(此类多数画面不是特别光滑,片整体平整,较易销戳,40年代以后的比较多)</P>
<>讲的非常有道理.我这套背面格式面有明显的凹凸手感,显然是用照相纸反面加工出来的,谢谢朋友的指教,使我更加关注相片版明信片.看来这类明信片收集比一般明信片难度要大些,数量要少些,估计价值也要高些,是这样的吧.</P>
<>  </P>
13#
发表于 2008-7-11 15:38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北京老周</I>在2008-7-11 13:48:12的发言:</B>

<>    </P>
<>讲的非常有道理.我这套背面格式面有明显的凹凸手感,显然是用照相纸反面加工出来的,谢谢朋友的指教,使我更加关注相片版明信片.看来这类明信片收集比一般明信片难度要大些,数量要少些,估计价值也要高些,是这样的吧.</P>
<>  </P>


[em17],我觉得是这样。您手里的这套片恰好也证明了相片版明信片直到解放以后还是有的,我手里有一套上海风景的,起初我总以为是解放前的,后来仔细看片上的人物打扮和交通工具都跟50年代相类似,特别是其中还有一枚中苏友好大厦,它是50年代建造的。
14#
发表于 2008-7-11 16:21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xiezh</I>在2008-7-11 11:18:21的发言:</B>
?

<>第一套是照片,第二套是相片版明信片。

<>从第二套来讲,其实也没有什么标准的说法,大家意思都明白的,用“相片版”只是为了跟“摄影版”更好的区分,现在大家都习惯用“照相版”来描述第二套之类的片也问题不大,只要实物看的明白就行了,呵呵。</P>

<>
<>并非没有“标准”的说法,照片版的“说法”只是以讹传讹,没有人指出错误(更正)而已。</P>
<>其实摄影与照相同样是动词,而照片与相片则是名词;我们不会拿一张照片说“这是‘照相’”或“这是一张照相”。</P>
15#
发表于 2008-7-11 16:22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古月</I>在2008-7-11 12:02:10的发言:</B>

<>其实有一种相片版是有格式的。</P>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相片版(或照相版)与摄影版的印刷流程不同,以至印刷的效果不同;又因为相片版主要是较早期的手工作业印刷,所以数量远比后来的摄影版要少得多。</P>

<>相片不是“印刷”出来的。</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28 06:42 , Processed in 0.0617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