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http://baike.so.com/doc/2161287-2286893.html) |
同意程峰的观点,票图和片图的和谐近似是第一位的,如果票图与片图不搭调,邮戳盖的地点再准确,也是枉然。 |
暑天必定“日照”充足。![]() “廿四节气”制片主要还是根据片图场景选戳,不必拘泥于一地。如果片图为大场景却没有山丘,盖“八公山”有意义吗? ![]() |
学习了,谢谢!!! |
楼主的这个 9号戳是在集邮协会使用的,淮南八公山邮局使用的9号戳是“安徽淮南 八公山营业9” |
本帖最后由 封戳在线 于 2015-3-23 22:58 编辑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学指时体系中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到了秦汉时期而臻于完备。在《淮南子·天文训》中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首次完整、系统记载。 八公山位于安徽寿县和安徽淮南的交界处,是两地的分界岭。其中刘安墓位于寿县一侧。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都六(今六安),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4郡。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英布获罪伏诛,改封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今寿县)。 淮南市,1950年依矿建市。 所以,寿县八公山从原地精确度来看,更为准确。 寿县八公山邮局,2000年前后撤销,2014年7月恢复营业,目前是代办所级别。 寿县八公山邮局 ![]() 淮南八公山邮局 ![]() |
发行“大暑”节气邮票时,请楼主代盖日照邮戳。![]()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5 14:29 , Processed in 0.05705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