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楚先生看得可真够仔细啊,而且许多意见也非常专业,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不过有一点,我想先纠正一下楚先生的原则性错误,这部邮集的作者是曹风增,而并非曹凤增! 曹老师的这部邮集是由我打印制作的,楚先生中指出的几处错误,应该是我打字时的疏忽,正如楚先生所写“曹凤增”一样,我向曹老师致谦,呵! 航天的专业知识我并不在行,对于楚先生所述之有关技术性知识,我仅做学习,但其中有两条,我想与楚先生探讨一下! 其一:2.前言文字严重口号化,大量使用政治化的形容词语。 评审规则中好象没有要求前言怎么写,不许使用“口号化、政治化的形容词句”吧! 其二:7) P15:“……都以硕大的接收天线为标志”,这不是航天专业词语。 呵,制作邮集不能等同于撰写论文,好象用不着一定使用专业词语吧! 制作邮集要求是讲故事,在我看来,用些口语,更能吸引大众的目光,吸引更多人来参与,如果全用专业词语,那邮集就味同嚼蜡一般! 另外,楚先生在文中所指“片的发行单位并非国家航天局,实际是个人印发(此错误在邮集中多次出现)。 ”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切实的依据? |
有人写文章是“语言上的巨人”,但遇到别人同自己交流探讨涉足本人的东西却成了“行动中的矮子”。作为一个名人,作为一个集邮界的大师,不应该是这样无所谓的“风范”。不管别人说对了,仰或是说错了,不管自己站在何种立场去思考,当事人也应该站出来为自己正言。屡屡采取这种默默无闻之处事态度,足可令众人看出其另一面。 |
就是就是.愿意参加展览就是抱着一种敢于"学习"的精神,值得提倡. |
本身就不是航天邮集,只是航天专题的极限邮集。 每一次参展都是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此过程对观众,对作者都是一个历练。 没有跟帖的是我们想知道该邮集还有哪些地方有待改进,也是在学习嘛。 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邮集。 |
怎么都没有跟贴的~~ |
感觉网上有不少"有志者",怎么哑啦? |
感觉网上有不少"有志者",怎么哑啦? |
怎么是不敢学还是不想学?都成无志者了? |
有志参加展览的极限集邮者,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30 21:16 , Processed in 0.05420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