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枚为78年文物出版社的无格式明信片、我有同一套片内的一枚片、图为作者荒烟的木刻图《北京故居》
北京鲁迅故居:
出阜成门地铁站,东行一程,再往北转,喧闹声渐少,两溜老旧的平房间有一扇朱红色的大门,门旁东墙上挂着的门牌上 “西三条胡同21号”依稀可辨,这就是鲁迅故居。鲁迅1924年5月搬来居住,直到1926年8月离开去南方,在这里度过了两年时光,完成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
这是一所北京普通的小四合院,青瓦灰墙,北房堂屋的后面,接出一间小房子,北京人把这样的屋子称为“老虎尾巴”,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走进去,里面的面积不足10平方米。窗下是一张长凳架着两块木板的单人床,单人床边上是一张书桌,书桌前依序摆放着一盏煤油灯、一个旧式闹钟和一个相框。相框里,是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推开窗户,可以看到后园的中心,有一口鲁迅亲自打凿的苦井,还有菜畦以及院外的天空。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这是鲁迅散文《秋夜》开头的两句话。现在后园里已无枣树,看到的只是楼房和远处灰蒙蒙的天空。前院和后小院的通道处,倒是有两棵枣树。工作人员说:“当年的枣树都没了,这几棵是后来补种的。”此外,院内还留下了鲁迅当年手植的丁香,它们历经了70多年的风雨,早已枝繁叶茂。
鲁迅离开这里以后,像《朝花夕拾》这样温馨而伤感的作品,再也没有写出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