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uosida01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套装明信片封套,可以制作极限片吗?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14-5-10 10:41 | 只看该作者
能上国际邮展的展品,就说明规则没有加以限制,只是国内的评审员对这些片片有偏见而已。明信片有格无格并不能改变其是否可以当作明信片来使用的本质,同样封套有格无格也是一样,所以完全可以用来制片(不喜欢只是个人好恶而已,与可不可以制片无关);至于有人认为经过实寄的无格片或无格明信片封套才可以制片,那纯粹是脱裤子放屁,自欺欺人之举
17#
发表于 2014-5-10 15:47 | 只看该作者

嗯,是应该有一个规矩。对于参展者而言
FIP极限集邮评审专用规则中的展品组成原则一款里即有:图画明信片规范。
在FIP极限集邮展品评审指导要点中,进一步细化了图画明信片的相关要求。
正如石磊所言,由于参展者不可能都处于同一认识、同一水平、同一层次的基面,在各级邮展中出现规范的、非规范的素材十分正常。它证明不了什么更混淆不了讨论的主题,很显然的是,这种差异不具备界定一枚片片是否为明信片的功能!
对于不参加邮展者而言,极限片的收集与制作仍然避免不了大家的影响,规则的辐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大多会参照规范收集制作。楼主的命题似乎可以有些许印证。
就个人来说,偶尔也会不尊重设计者,剪裁无格式封套用于片片的制作,甚至上于贴片参展,要问评审员怎么看?俺说,他能看见吗?他有时间看吗?嘿嘿,世上木有万能的主!
不过,这仅是偶尔玩玩。就玩玩而言,将票帖在自家进出的要道——门板上,杵上一个戳戳亦无不可 乞规则与时俱进,什么时候能把门板制作的板板拿去参加邮展

石磊2.jpg (50.78 KB, 下载次数: 54)

石磊2.jpg

西双版纳、春.jpg (240.04 KB, 下载次数: 73)

西双版纳、春.jpg
18#
发表于 2014-5-10 15: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继烈 于 2014-5-10 16:09 编辑


封套的认识,到底是否属于明信片?个人以为,封套的作用主要是规范明信片的“套”兼有该套明信片的出生证功能(独立编号片另论)。封套装帧五花八门,封套材质多种多样,有硬纸板、塑料、布质、软薄纸...等等等等,有格式封套的格式,一般是印在与内片厚度不相上下的封套上的,为什么有些封套上会印上明信片格式?很多又没印上呢?这是不是同时也说明他们有所区别?既然有区别怎能认为是同等的呢?都认为是明信片,很难自圆其说啊~~

请看,上面这些封套,他们的图案与邮票如出一辙,且为不可多得的同图图片,然而他们均是无格式封套!当然制出几枚也是可以找些银子的,但毕竟找银子与提倡的可制不可制是两码事。如果片源匮乏可以作为制片理由的话,很多东东都可以制作,到时,国将不国片将不片了~~
一般来说,一个极限集邮者,首先就应该是一位明信片收藏者,像被电视台采访的那个崽儿那样,拥有数千套片片,制不制作那是个人的选择,但至少在研究、收集、整理、触摸过程中会领悟到很多关于明信片的知识,甚至用不着看,拿在手上便知是否为明信片,一嗅便知大概是什么年代的片片,还用得着谈什么是明信片?让我们都来认识、收藏明信片吧~~
19#
发表于 2014-5-10 18:55 | 只看该作者

记忆中韩君海就是韩鈞海邮友吧。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有过交往,做邮票零票转而专售极限片,在国内,售品刊办得很有特色,在网上代办“红色足迹”片片的盖戳也曾有路过,未及问安,参与讨论,欢迎欢迎啦~~
就一般套片而言,一套完整的明信片包含了明信片封套和全齐的内片。其中腰条也是明信片封套的一种。首先我们必须弄明白封套与内片是否为同一物,如果是,当然用不着以此说事。现在的问题是很多邮友包括偶在内,没有认为无格式的封套就是明信片,其判断标准就是封套上没有特别印上明信片格式,封面、封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然而,明信片封套有有格式封套和无格式封套,如果无格式封套可以认为是明信片,那么与之有别的有格式封套算什么?都一股脑的纳入明信片门下?那岂不是不是也是是也是?道理上讲不通呢。
愚以为,封套是精华或糟粕与大家说的是不是明信片并无直接关联。现在讨论的是无格式封套算不算明信片,同样也与追溯的过去式没有关系。关起门来说,自认为是就是,自以为不是就不是。打开窗子说,卖了也不是,买了还是不是,说不是就不是,不是就是不是
其实,极限片的三要素,就是票、片、戳。票=邮票;片=明信片;戳=邮戳。
玩者就是在里面说事,也只能在里面说事。图的就是一个通达、圆融。
20#
发表于 2014-5-10 19:48 | 只看该作者
能上国际邮展的展品,就说明规则没有加以限制,只是国内的评审员对这些片片有偏见而已。明信片有格无格并不能改变其是否可以当作明信片来使用的本质,同样封套有格无格也是一样,所以完全可以用来制片(不喜欢只是个 ...
duyongkai 发表于 2014-5-10 10:41

12楼所贴的片都是上了国际邮展的么?最后3图如何上的国际邮展,这个个人不清楚。但是2006年马拉加版的评审专用规则3.2图画明信片里面明确有“明信片上有多个图案的,包括全息图是被禁止使用的。”怎么能说是规则没有加以限制?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么?!
21#
发表于 2014-5-10 21:56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这些年个人并不关心参展的事,从97年在南平工贸整的全国邮展、03年在沙坪坝区房管所?举办的“亚展候选展”偶都是整7天就在展场呆7天,整5天就呆5天。见识了各框极限展品,到本市、本区的,凡有极限邮集参展的场地几乎都有涉足,这一路走来,认识到了不少东东,用相机记录下了许多的素材,编组邮集水平虽一毛钱没见涨,好在也见识了来路清晰的不少片片与戳戳。认识到了进去时凉快出来却冒汗了。
感觉是,好的藏品不一定就是好的适用参展素材,好的邮集也未必就出得了成绩,水太深,俺们玩不起~
凡参过展的素材未必是进去时是平民丫鬟,出来就变成了胖妞富婆,什么子的标杆,逗是捉麻麻鱼豁别个的。
22#
发表于 2014-5-10 22:09 | 只看该作者
明信片,指的是“片”,笔者认为就是指封套内的那一张张印有图案的纸。
封套背面印有格式的,是具有明信片功能的封套,裁剪后可以视作明信片。举个例子,印有明信片格式的台历,是具有明信片功能的台历,裁剪下来可以视作明信片并使用。但是,没有印格式的封套,也就是只一个包装,谈不上明信片。虽然封套是明信片的一个重要组成,但是绝不能代表明信片。又举个例子,月饼包装很重要,但就算它再精美,能被视作月饼吗?如果有商家很用心的在精美的包装上镶嵌了个可以食用的月饼,我们可以把这个月饼单独取下来,作为月饼吃掉。但如果没有镶嵌月饼,那它始终只是个包装,不可能成为月饼。
拙见,请指正
23#
发表于 2014-5-10 22:40 | 只看该作者
进口的东东不太可能用相同的东东进行包装,那样的话恐有悖食品法,价格不仅上去了,最终外面还得罩上个套
论证的过程虽有瑕疵,结果却是值得肯定的,说得比俺好,拍个巴巴掌。
24#
发表于 2014-5-10 23:17 | 只看该作者
828744
封套的认识,到底是否属于明信片?个人以为,封套的作用主要是规范明信片的“套”兼有该套明信片的出生证功能(独立编号片另论)。封套装帧五花八门,封套材质多种多样,有硬纸板、塑料、布质、软薄纸...等等 ...
李继烈 发表于 2014-5-10 15:59

李老师的好东西多哟,相信那个被电视台报道的崽儿看到这几套片,眼睛也会发绿的
套套永远是套套,变不成片片的,如果被印上了格式,也只是特例,不具有普遍性,况且,这一般也只属于一些边缘行为,正规大单位(国家邮政、各省人民、人美、上人美、文物等)好象从未有这种行为,足见封套对他们来说,也从未看做是明信片。如果有,请不吝贴出图来,我承认孤陋寡闻了。
25#
发表于 2014-5-11 10:16 | 只看该作者
贴出几套烂片片终于把厉害的主给“惹”出来哒
从另一角度拨乱反正,妙极。
所言那些个出版社俺也孤陋寡闻没见有封套印有格式,即便是创办于1897年的,中国出版业历史悠久的老大哥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估计也少有先例,即便有也是个例。
普遍而言,片片就是片片,套套就是套套,有劳从另一角度盖棺
学习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28 23:57 , Processed in 0.05368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