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09-10-5 07:26 编辑
B-29超級堡壘轟炸機(B-29 Superfortress),亦稱B-29超級空中堡壘,
是美國波音公司設計生產的四引擎重型螺旋槳轟炸機。主要在美軍內服役的B-29,是美國陸空航空隊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力戰略轟炸機。B-29不單是二次大戰時各國空軍中最大型的飛機,B-29的嶄新設計包括加壓機艙。“超級空中堡壘”可以在40,000英尺(约12,192米)以時速350英里的對空速度飛行。B-29的作戰續航距離超過3,000英里(约4,828公里),可以連續飛行16小時。
B-29是二次大戰末期美軍對日本城市進行空襲的主力。最先是以印度作為B-29的後方基地,使用中國西南部的前進機場,對日本展開轟炸。由於中國沿海的港口已被日本佔領。由中國至印度並無陸路可通,一切補給只能以極為昂貴,經過喜瑪拉雅山的驼峰航线來進行运输。1944年6月15日,47架B29從成都起飛,轟炸位於日本的八幡鋼鐵廠。這是1942年4月杜立特空襲東京以來,美軍首次再對日本本土進行空襲。不過由於運輸補給困難,加上由中國起飛的B-29必須減少載彈量以運載燃料,故此B-29在中國的日子裏,只對日本發動了有限的攻擊。到了1945年1月底,B-29開始從中國撤出,重新部署在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上的基地。由於日本本土上空經常有強烈的氣流,令到30,000呎高空精確投彈軍事及工業設施難以發揮成效。1945年初,阿諾德將軍把駐在馬里安納群島的B-29交由寇締斯•李梅(Curtis LeMay)指揮,希望他能加強轟炸的成效。李梅改變B-29的攻擊方法,讓B-29在晚間從5,000至6,000呎的低空進入日本,並且根據日本空襲中國城市的經驗,使用凝固汽油彈和燒燃彈對日本的城市進行大範圍的地毯式焦土轟炸。向日本廣島及長崎投擲原子彈的任務亦是由B-29艾諾拉•蓋號(Enola Gay)和伯克之車(Bock's car)完成。B-29在日本因此有“地獄火鳥”之稱。
二次大戰以後,蘇聯使用逆向工程,複製了戰時在蘇聯迫降的三架B-29,並且稱之為圖-4轟炸機。圖-4在1949年開始生產,一共製造了1000架左右,部份更出口至中國,服役至1960年代中。(http://zh.wikipedia.org/wiki/B-29超級堡壘轟炸機)
In 2003, the restored B-29 Enola Gay went on display at 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NASM)'s new Steven F. Udvar-Hazy Center at Washington Dul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