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9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庆寿寺双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1 16: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起庆寿寺(俗称双塔寺)大家都不会陌生,它位于现在的电报大楼附近,始建于金代,元初时重建,明代重修后改称大兴隆寺、又名慈恩寺。到了嘉靖年间毁于火灾,后来改为讲武堂、演象所。

在金代末年庆寿寺的住持是海云禅师,海云禅师是金末元初时的著名高僧。山西岚谷宁远人,俗姓宋,法名印简,道号海云。先后被蒙古贵由皇帝和蒙哥皇帝授权担任全国的宗教领袖。元世祖忽必烈在称帝之前便对海云十分倚重,奉为“国师”;忽必烈镇守漠北时,曾邀请海云前去,咨询有关佛教的问题,海云特地把一位法名“子聪”的随行弟子推荐给忽必烈,这位子聪和尚,就是后来成为元大都总设计师的刘秉忠。

1257年海云圆寂,忽必烈下旨为海云在庆寿寺修筑了一座9级灵塔,名为“天光普照佛日圆明海云佑圣国师之塔”;海云的徒弟可庵为海云立了一座石碑,名为“大庆寿寺西堂海云大禅师碑”。 后来可庵继任了住持,他圆寂后,又修了一座7级的灵塔,称“佛日圆照大禅师可庵之灵塔”。由于这两座塔,庆寿寺俗称为“双塔寺”。在海云圆寂后的第三年,忽必烈称帝,并开始修建大都城。由于双塔正处在南城墙经过的位置上,有人建议将其拆除。但忽必烈决定让城墙向南绕过双塔,把它们圈进了城内。由于这一决定,双塔得以留存了将近七百年。然而,到了1954年,由于建设长安街,庆寿寺恰在应当拆除的位置。当时,建筑学家梁思成提出,将这两座古塔保留在道路中央,建成环岛,既能保护古迹,又可丰富街道景观。但是,他的建议遭到副市长吴晗的坚决反对,双塔终于彻底消失了。

拆除双塔时,文物工作者在清理海云禅师灵塔地宫时发现了一尊海云禅师的坐像和僧帽、僧服等物,被首都博物馆收藏。那座“大庆寿寺西堂海云大禅师碑”被移到了法源寺,那尊海云禅师的坐像曾一度供奉在白塔寺,并复制了一座“大庆寿寺西堂海云大禅师碑”。新首都博物馆建成后,海云禅师的坐像移入了新馆。那座复制碑就留在了白塔寺。

a.jpg (41.42 KB, 下载次数: 48)

a.jpg
2#
发表于 2010-8-21 17:02 | 只看该作者
要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28 04:12 , Processed in 0.0508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