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5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向刘英俊同志学习》无格明信片 1966年9月发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16 22: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志杰 于 2014-11-16 22:45 编辑

《向刘英俊同志学习 》 共搜集4枚,无格明信片 沈阳部队政治部供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刷厂制版印刷,1966年9月第一次印刷,统一书号:T8027.4838 , 印数1——270000 , 定价:一分
2#
发表于 2014-11-17 16:5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发表于 2014-11-17 21:26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7 22:56 | 只看该作者
有收藏价值吗?画片能做极限片吗?
5#
发表于 2014-11-17 23:3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22:23 | 只看该作者
那么,什么叫做早期无格式明信片呢?邮票与画片完全和谐对位,不能制作极限片吗?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22:2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研究  探索

——回忆撰写《新中国无格式明信片》邮文

张吉昌



在2009年5月自治区集邮协会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九届集邮学术讨论会上,我因论文获得一等奖,自治区集邮协会奖励集邮文献书籍《中国近期集邮文献集成》一套六册。欣喜之余,翻书细阅,方知我在12年前撰写的极限论文《新中国无格式明信片》被收录于该书“封片简戳研究卷”的1784页。重见此文,十分激动,不由历历往事浮现……

九十年代是中国极限集邮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对于我这个从小酷爱明信片和极限的痴者来说,无疑万分高兴,1992年10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集邮协会举办第四届邮展,我便以爱人名义组集参展,并获得二等奖。进入1996年后,是我投入极限集邮最狂妄的时期,当时从报刊上的广告中搜索极限邮友,认识了现在已出名极限集邮家郑炜、何守江、客文达、吴鸿熙、王泰来、赵建强、朱柄荣、张耀、吕汉松等。通过订阅他们办的民间邮刊,知道了许多极限集邮知识。从民间刊物上,我发现多年来争论最多的就是绘画片可否做极限片问题,确有其物理论的创建与现实的极限理论问题,极限与三一致理论关系问题,新中国无格式明信片是否为画片问题等等,真是“百家争鸣”、“大鸣大放”的年代。为此我认为前三个问题是一个可以以哲学态度进行辨证的,当年就撰写了《关于极限集邮理论三个问题的辨证关系》一文,参加了自治区集邮协会学术会交流,并获得二等奖,后在《新疆集邮》和《集邮》杂志上发表。对于第四个问题我认为必须要收集大量资料,有大量依据后才能定性,为此,我虚心学习了著名极限集邮家王泰来等写的各种回忆五、六十年代邮电部发行美术明信片的具体状况和历史背景等文章。并根据他们的回忆文章,我又具体查阅了五、六十年代的《集邮》杂志和现行各种民间极限刊物,从中捕捉信息。同时结合自己及极限邮友们提供的明信片实物,作为论述的依据,基本上奠定了撰写无格式明信片是否定为画片的理论框架。

为了慎重期间,该文在1997年夏写出初稿后,我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集邮协会得知1997年全国邮展的参展邮集选拔将在乌鲁木齐会审,我决定再通过那个年代的过来人和全国集邮联的权威人士验证后再公开发表也不迟。当时来乌鲁木齐的全国邮展评审员约十余人,对极限集邮较精通的主要有李明、李鸿远两位评审员。我把我编组的《北京古建筑极限片研究》邮集拿来请他们审阅,两位老集邮家很感兴趣,此间我专门拿出1956年文物出版社发行的《故宫(三)》棕色无格式明信片,请教二位是明信片还是画片?二老都回答是明信片,并告诉我,五十年代许多人都用它贴邮票后作为明信片实寄。两位老人的回答,给我发表此文吃了定心丸。随后,我又与郑炜、何守江就此问题进行了多次电话沟通和探讨,达成了共识。最后,我将已写出的初稿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整理,决定将标题定为《新中国无格式明信片的历史地位》,这样显得庄重一些,以引起极限集邮者们的注意。同时将层次分为:1、无格式明信片产生的历史背景;2、无格式明信片产生的客观条件;3、无格式明信片的再度发展;4、无格式明信片的界定标准。这样就将新中国无格式明信片的来龙去脉交代的一清二楚了。

文章写好后,我把写作情况以电话形式最先告知了何守江,何守江十分高兴,当即决定作为特约稿在他编印的《极限园地》邮刊上登出。随后,我又将此文寄给了《集邮报》和《新疆集邮》编辑部,《集邮报》和《新疆集邮》也都先后给于刊登,《集邮报》在1997年的70期发表时将标题改为《新中国无格式明信片》,中国邮政文史中心于2009年2月编印出版《中国近期集邮文献集成》第四卷入选的就是《集邮报》上刊登的这篇文章的原文。

《新中国无格式明信片》一文发表后,由于以大量史实和依据论证了新中国无格式明信片在中国邮政史上的来龙去脉和历史地位,终于结束了中国极限界长达十年之久的新中国无格式明信片可否制作极限明信片的论坛之争。从那以后新中国无格式明信片冠冕堂皇地踏向了极限集邮的领域。

最后用最早刊登这篇文章的何守江先生当时写的编者按来作为结尾吧:“······这篇文章观点正确,经渭分明,所载资料十分详实,让人信服,各国自有各国的国情,不能搞‘一刀切’, 无格式明信片符合我国的国情,应该受到我们大家的重视。眼光放开点,何必再为无格式明信片的规范化而作无谓的争论呢?只有多花时间精力研究极限,编排邮集,参展获奖,才能让我国的极限集邮枝繁叶茂,发扬光大。”

注:1、郑炜,中国极限集邮名家,苏州市极限集邮研究会副会长,1995年创办《姑苏极限》,极限邮集《石质建筑》荣获2008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大镀金奖,2009年世界邮展大镀金奖。

2、何守江,中国极限集邮名家,1995年创办《极限园地》,极限邮集《欧洲建筑艺术》荣获2008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大镀金奖加特别奖,2009年世界邮展镀金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15 20:14 , Processed in 0.0522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