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694|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正在用这些"派生品"制作一部一框邮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9 1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曹会长引用本人在“京华极限”会务活动帖中关于“....不可思议”的消息,在研究探讨栏目中发专帖,探讨就这一问题对欧洲同行观点的看法,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极限邮友积极参加讨论,气氛热烈,说明大家对这一话题十分关心,这样的讨论有利于我国极限集邮的发展。</P>
<>  我的观点是:</P>
<>  1.如果你的组集目标是要参加高级别的竞赛性展览甚至要走向世界,那么,欧洲同行的观点无疑是对的,“.....是不可思议的”。</P>
<>  2.如果你的组集目标是要参加基层非竞赛性展览或只是自赏、自娱、自乐,用一枚(或一套)票制作31枚(或更多)不同的派生品,编组邮集也未尝不可。自我感觉良好且有人欣赏就行。</P>
<>  国内有朋友用“乐山大佛”极限片派生品组成的邮集大家不也十分欣赏吗?</P>
<>  应该承认,收集较多的派生品也是十分不容易的!</P>
<>   </P>
<>  贴一组用专用邮票--长城(八达岭长城北四楼)制作的派生品,做为讨论这一话题的素材。本人正在用他们制作一框邮集,找一下自我感觉,有机会也想参加相应的邮展。请大家提提意见和建议,谢谢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9 16:30:00编辑过]
3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6 10:18 | 只看该作者
<>   正在进行中,那位有其他戳的北四楼请支持一下!</P><>  如果没有复品发个图看一下也行啊!</P>
37#
发表于 2007-12-26 09:35 | 只看该作者
谈不上指点,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北京启用的有此长城图案的纪念邮戳(非此套邮票的纪念邮戳)或者是延庆新启用的与此有关的戳记。
高[em02]
36#
发表于 2007-12-25 10:09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hxf</I>在2007-12-25 9:32:58的发言:</B>

<>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P>
<>  感谢会长。</P>

<>不要感谢!一己之见,仅供参考!</P>
3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09:32 | 只看该作者
<>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P><>  感谢会长。</P>
34#
发表于 2007-12-24 11:20 | 只看该作者
<>需要注意的是:</P><>不同日期的同一邮局的日戳,在戳的格式、文字上有变化,这本身就是邮戳集邮的研究内容,所以,它在极限集邮中可以作为研究内容。</P><>北京的风景日戳与全国其它地方的风景日戳相比,有它的特殊性(就是它有几把,分别在不同的地方使用),所以它也可以作为研究的内容!而这个内容,是与制作极限片的难度相关联的!在当地邮局制作的极限片,难度高于在市区集邮公司制作的同类片!</P>
3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3 23:21 | 只看该作者
<>  会长的收藏真丰富.</P><>  既然不同时期的普通邮政日戳可以认为是“不同戳”,不同戳号的风景戳认为是“不同戳”,那么我认为不同戳号的同期普通邮政日戳也算是“不同戳”。当然,他们“不同”的程度是不一样的。</P><>  谢谢曹会长。</P>
32#
发表于 2007-12-23 19:11 | 只看该作者
<>31楼第一个戳是杨湾邮政代办所换用新式日戳以前的编码日戳;</P><>第二个戳是拨轮式新式日戳,字体小、线条细;</P><>第三个戳是最近去盖的日戳,字体大、线条粗!</P>
31#
发表于 2007-12-21 20:43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日戳才是研究的重点:</P>
<> </P>
<> </P>
<>
</P>
3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1 08:50 | 只看该作者
做出来有什么问题再改!

<>     说得好!正在进行中。
<>  谢谢各位了!</P>
29#
发表于 2007-12-20 21:26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jxjy123</I>在2007-12-20 21:05:50的发言:</B>
搞出来看看再说[em05]


支持!做出来有什么问题再改!呵~~
28#
发表于 2007-12-20 21:05 | 只看该作者
搞出来看看再说[em05]
27#
发表于 2007-12-20 16:02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说极限集邮三类展品只是编组方法上的不同!呵~~</P><>解先生,好好找结合点吧!找到了就成功啦!</P>
2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0 15:01 | 只看该作者
<B>以下是引用<I>jonnygkp</I>在2007-12-20 13:18:56的发言:</B>
1楼的那些素材不错,如不考虑派生品问题,制作成一框邮集在基层展出还是不错的。但还需要注意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有没有那么多的专题知识,将这些片有机地串联起来,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就变成素材的罗列,这也是制作邮集所忌讳的!

<>
<>      说得好啊!</P>
<>   确实面临着这个问题!已经困绕我多日了。</P>
<>   只有真正做过邮集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见解!</P>
<>   谢谢!!!!</P>
25#
发表于 2007-12-20 14:18 | 只看该作者
我所说的专题知识并非是专题邮集里所说的知识,邮集的文字说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专题知识,是指整部邮集的脉络,它要串联起所有的素材,这在专题邮集里也是体现故事性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称集邮知识,是针对单个素材的解释文字,极限邮集里就是对票、片、戳的介绍。不管什么类别的邮集,都必须有这两部分的文字说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0 14:19:12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24 11:00 , Processed in 0.0693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