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30|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富春山居图》精编效果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4 2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时永良 于 2009-12-14 21:19 编辑

明年新邮最令人期盼的莫如“一书一画”,即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以及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兰亭序的片源有多种,绍兴谢冰冰友已作介绍并开始为邮友供片,该套邮票为两连票,贴票、制作没有更多悬念。
  相比之下,《富春山居图》全套邮票达六枚之多,且片源很少,目前仅见到1998年富阳邮电版一种套片,从“邮电”二字看,是在邮、电分营前出版的,因此也有1997年出版之说。因为原作很长,此套片将其分割成12枚片来展示,除第一枚《剩山图》外,每张邮票图分夸两张明信片,全套可配两套邮票,共制11枚极限片。全部制作完毕后,可余第一枚票和最后一张片各一。
  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示原作风采,尽可能多地让出明信片的画面,每枚票怎么贴,邮戳盖哪个位置,就有了很大的研究空间。本人对书画题材有点迷恋,反复比对后,请谢冰冰操作,俩人化了整整一晚上功夫,完全按照邮票、明信片的尺寸比例,制作了全套效果图。在此全部上传,供各位欣赏,也欢迎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使之更加完善。
  1、第一枚:贴左上角,原片有5毫米宽的绿框,可尽量上移,占用一半片框,尽可能少贴掉点远山。邮戳盖右侧空白处。这样的结果只占掉了一点点远山,最大限度地让出了片图。此前也有的邮友主张贴右下或左下,贴右下盖戳没有空白处,贴左下盖去了片图上的房屋信息,感觉还是左上为好。

富1.jpg (84.08 KB, 下载次数: 29)

富1.jpg
38#
发表于 2010-3-5 19:11 | 只看该作者
对每一枚极限片都精心设计,精益求精。
37#
发表于 2010-3-5 16:08 | 只看该作者
拜阅了!很好的贴票,时先生辛苦了!
36#
发表于 2010-2-23 20:07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配置,漂亮!
35#
发表于 2010-2-18 22:00 | 只看该作者
时先生的意见能给极限同仁有所启发!
34#
发表于 2010-2-17 18:50 | 只看该作者
首选创作地,馆藏地也是可以的,其次是邮票所表现的内容地,这是我的看法。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2-17 17:47 | 只看该作者
富阳不仅是作品表现的内容地,也是作品创作地,黄公望晚年在富阳绘就了这幅名作,没有理由不能成为首选原地。至于馆藏地,无用师卷在台湾,台湾戳如何能盖?这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32#
发表于 2010-2-17 14:34 | 只看该作者
请问楼主,盖哪里的日戳最佳?
sherwin 发表于 2010-1-12 17:35

富阳版片盖富阳邮政戳,杭州版《剩山图》单枚片可盖杭州日戳或纪念戳。
时永良 发表于 2010-1-20 10:05


时永良先生,我从杭州邮友处获知,杭州集邮界倾向于《富春山居图》部分原画现藏杭州浙江博物馆,所以原地(无论原地首日封还是极限片)首选杭州。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富春山居图》不管是富阳版片、杭州片或者邮政广告金卡,应该不以《富春山居图》所表现的内容地为最佳原地,而应该以现在其尚存部分原画的收藏地“杭州浙江博物馆”为最佳原地喽!
以上观点提出,供极限同好大家商榷!
31#
发表于 2010-1-20 15:4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0:05 | 只看该作者
[quote]请问楼主,盖哪里的日戳最佳?
sherwin 发表于 2010-1-12 17:35

富阳版片盖富阳邮政戳,杭州版《剩山图》单枚片可盖杭州日戳或纪念戳。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7: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时永良 于 2010-1-16 17:19 编辑

这枚印章在明信片12-3、12-5、12-9、12-11四次出现,而邮票图稿仅出现在第5图(右起)、第6图上,也就是说12-3、12-5两片上的印章已经没有意义,实际上12-5上的印章已被遮去了。第6图第2枚(配12-11明信片),已经没有大的异议,应贴在左上角,这个印章也被遮去了。唯一表现的机会就剩下12-9明信片也就是第5图第2枚极限片了,如果这枚票也贴在左上角,那么邮票上这枚印章的信息一个片都没有展现,是否有点遗憾?

File0309.jpg (3.59 KB, 下载次数: 38)

File0309.jpg
28#
发表于 2010-1-15 23:56 | 只看该作者
《富春山居图》本身是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设计邮票的时候将其分成六个部分,我个人理解这六个部分都是独成章节的。从第五枚第二图这张明信片的构图上看,片图右重左轻,那枚印章在片图上多少会起一些平衡作用。如果将票贴到右上角,会显得右侧重上加重,与左侧明显失衡。将票贴到左上角,则可使画面更趋于平衡。票贴左上或是右上,最终的成品评价是显而易见的。
27#
发表于 2010-1-15 14:29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枚第二图,舍去左上印章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个人更倾向这种贴法。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0:3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提出的宝贵意见。综合大家意见,第二图第2枚贴左下较好;第四图第1枚如贴左下,江景及水上的小船、渔翁将遮掉,而这是古画的一个重要信息,其他各枚无法弥补,故还是贴右上相对好一点;第五枚第2图如贴右上角,重心太偏于一角,还有商榷的必要;第六枚选左上角应该是上策。
25#
发表于 2010-1-14 12:55 | 只看该作者
时友对极限片贴票环节的探索精神值得提倡,只有走出了这一步,才能继续朝前迈进,特别是书法、绘画作品的贴票位的确定,更是有必要结合制片的特点、这类作品谋篇布局的要点进行必要的探讨。
今将片拿在手,就此谈谈偶的看法,感觉第二枚第二图左下图案比较丰富,票贴右下戳盖票上侧更好一些;与老胡的看法一样,第五枚第二图票向右移至片边更好,更符合制片常理;第六枚第二图舍去印章贴左上,观画面更加丰富,且最大限度保持了原作风貌,画面虽略感拥挤,仍较左下贴票视觉效果稍好。除此之外,时友的选择偶比较赞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8-4 19:50 , Processed in 0.0628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