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前的华表极限片
<p>
天安门前的华表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分东、西矗立在天安门前两侧。1950年8月因天安门广场扩建需要把华表向后(北)挪移了6米。西侧表柱与云板间连接处原被侵略者打坏,现在还有被修复的痕迹,这种痕迹无论怎么换图也不会被删掉。曾纪见过一种假片,请大家注意:那是用天安门前西侧的华表经过电脑处理制作出来的镜像反转片,印制的华表明信片,不知道出自何方,在华表柱子和上方横云板的衔接处有一块很明显的修补痕迹,呈现纯亮白色,这是解放以后修补的,看来修复手艺比较粗糙,后补的云纹和整体直观上就很不协调,这种痕迹无论怎么换图也不会被删掉。有机会,大家可以亲自去看看。
<p>
一般将东侧的华表搬上邮票,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小型张邮票图案中的华表正是东侧的华表。
<p>
<p>
天安门前的华表的质地为汉白玉。基座为佛教造像形式的八角须弥座,并在基座外添加了一圈石栏杆,栏杆的四角石柱上各有一只小石狮,狮头均朝向南方。栏杆不但对华表起到保护作用,还将华表烘托得更加高耸和庄严。可惜,由于票面较大,贴票时不得不挡住底座,目前发现不遮盖底座的版本是香港荣誉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发行“北京天安门城楼一角”(见图1),首日邮戳片可能是孤本,由李宏先生收藏。表座上矗立着柱身,一条巨龙盘柱而上,龙身外布满云纹,汉白玉的石柱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真有巨龙凌空飞腾的气势。
<p>
<p>
柱身上方横插一块云板,上面雕满祥云。圆柱身顶端的承露盘上的蹲着一只“望天犼”向南张望,栩栩如生。
<p>
<p>
请注意,云板尖部向右(东)并且望天犼望向观者的华表为东侧华表,也正是邮票上的华表。
<p>
<p>
东华表的片源不多,而且大多用来制作2001-特3邮票极限片,可谓片源消耗殆尽,首日制作极限片的邮人很少。用2002年中国摄影出版社版的《天安门》中的一片(图2),片和票上的华表的拍摄角度一致,是难得的佳片。但是由于票面较大,为60×40mm,让我着实为难一番。贴在片的左下角吧,要盖住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谁都知道被挡住的是毛主席像,即使这样,也会挡住华表的大部分表柱底部。最终选贴在片的右下角,以露出毛主席像,只是挡住了华表的大部分底座,没能起到对邮票信息不足的补充作用。
<p>
<p>
还有几种摄影自然片源,1952年中国邮政版“天安門前的華表”(图3)、1952年北京颐和园服务社版“首都天安门”(图4)、上世纪80年代发行版“华表”(图5)。1988年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发行的《天安门》套片中的一枚“天安門華表”(图6),票和片上的华表的摄影方向相反。
<p>
<p>
谈到销戳,使我想起了在2001制作2001-特3邮票极限片和制作2004年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极限片的情景。当时很多人选择盖天安门风景戳,我就认为不合适,因为天安门风景戳只是表现天安门城楼本身,戳图上没有城楼以外的外金水桥、华表和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华表与城楼间隔着一座外金水桥,而国旗与城楼还隔着很宽的长安街。所以只有盖王府井邮政戳是唯一的选择。
<p>
<p>
<>1.香港荣誉出版社</P>
<>
</P>
<>2.99年金卡 </P>
<>
</P>
<>3.02年摄影版,当时只有首日戳,没有合适的纪念戳可以盖
</P>
<>
</P>
<>4.香港荣誉出版社</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30 21:37:4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