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徐正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上海集邮节 极限集邮展览展品目录、获奖结果、预审意见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13-3-7 09:4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各位的祝贺和鼓励!
17#
发表于 2013-3-7 12:27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成绩,恭贺各位获奖者!
18#
发表于 2013-3-7 12:58 | 只看该作者
这位评审的话很中肯,值得一读和学习!
19#
发表于 2013-3-7 20:33 | 只看该作者
在当前极限集邮大环境相对欠佳时机,上海举办极限集邮专项邮展,真给力!
祝贺各位获奖者!
邮展评审报告中肯、客观。为之鼓掌!
20#
发表于 2013-3-7 22:28 | 只看该作者
祝贺获奖者
21#
发表于 2013-3-7 22:5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与方奕明一起赴沪观展、学习,感受上海极限集邮的强劲实力。祝贺各位获奖者!
22#
发表于 2013-3-8 0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13-3-8 10:32 编辑

应该看到本届上海极限集邮展览,上海市集邮协会领导主旨在于鼓励、推动上海的极限集邮发展。对此,上海的极限集邮者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上海的极限邮集编组水平和先进的省份,特别是和北京市相比差距明显。
23#
发表于 2013-3-8 09:45 | 只看该作者
自展自评自娱自乐,管它亚展世展。。。。。。。。。。。。。
24#
发表于 2013-3-12 16:09 | 只看该作者
评审报告值得深读!
25#
发表于 2013-3-12 21:42 | 只看该作者
认真百度了评审意见,评点很客观到位,值得一读。
指出的问题是大多数人初涉编组极限邮集的通病。
26#
发表于 2013-3-14 18:09 | 只看该作者
陶彦:极限集邮路漫漫 ——预审有感
      这次上海“极限集邮展览”的候选邮集共96部235框,其中5框集33部;青少年类10部17框;1框集53部(框),经预审后确定参赛的共69部180框,其中5框集26部;青少年类10部17框;1框类33部(框)。
      纵观这些候选邮集,总体感觉题材面相对较窄,大多数的素材都是80年代及其后的,在编排上也良莠不齐,上乘邮集较少。我参与评审的是5框集,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表述自己的评审感受,主要指出邮集存在的不足,希望相关邮集的作者能理解。
  一、题材面不广,雷同的较多
      在33部候选邮集中,风景名胜类11部;社会主义建设类7部;艺术类5部;体育类3部;人文类2部;其他类5部。比如在风景名胜类中,《中国的世界遗产》有4部,《锦绣……》有4部,而且这些邮集不仅题材雷同,其编排、素材也基本相同。究其原因,题材受素材限制,大家都在近30年来在本国制作的极限片里转,哪会有题材出新和创意奇特的邮集出现呢?
  二、素材太相同,突破的瓶颈
      素材历来都是邮集的基础,素材的质量决定邮集的水平,我个人认为,素材是衡量邮集得分的重要考核指标,而在极限集邮中,早期明信片是重要载体,也是关键素材。如果是竞赛,对素材的严格考量是必须的。在大多数中国题材邮集中,同样的素材不断在眼前流过,似乎在同类题材的邮集中其素材的相同率可以达到70%以上,简直令人感到视觉疲劳。我一再问自己,为什么作者们对素材的选择有那么高的相同率?后来我看看坐在候选席上的那些作者就明白了,他们大多是年逾古稀的老集邮者,近年来他们与外面世界的交流几乎为零,他们只能在有限的市场上获得素材,而且在经济上可能也不太宽裕,但他们的参与精神使我肃然起敬。然而,敬重不能左右评审,参赛就是上战场比拼呀!如果上海的极限集邮继续停留在这样的状态,我可要为上海在这个类别的成绩担心了!如果在素材方面的瓶颈不能有效突破,那么在选题的开拓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方面必定受到制约;为了要使上海的极限集邮水平走在全国的前列,怎样开展研究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但我也看到有较好素材的邮集,例如《欧洲文学家》邮集,其中1946年前的素材占约50%左右,1946—1978年间的素材占约25%左右,是这次邮展中在素材方面的佼佼者。
  三、制作是亮点,编排是软肋
      在参赛的33部邮集中,大多数在外观、制作方面都较规范,能够按照极限集邮的组集要点进行,对邮票、明信片、邮戳的背景资料说明基本到位,邮集外观赏心悦目,这说明作者对邮集在外观方面的要求,都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在邮集的专题知识和研究方面,大多数邮集做得比较好,都能充分挖掘邮票、明信片、邮戳上反映的各类信息,来进行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上的展示。但也有部分邮集在专题知识上说明过度,说明文字太多,这些文字资料作为邮集素材的研究、展示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在参赛展品中,必须要精炼,毕竟评审员不可能花大量时间去辨析,在某种层面上讲会引起评审员的反感。
在编排方面是这次大多数邮集的软肋,除了艺术类的几部之外,都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为邮集结构松散,我个人认为这都是选题所致。例如《中国的世界遗产》邮集,根据到2012年7月为止的资料统计,共有43项,其中自然遗产9项,文化遗产30项,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4项,如果按照处所统计就更多了。这43项遗产涉及的很多地区都有相关的邮票,这些地区发行的明信片更是不计其数,所以用“中国的世界遗产”这个题目做极限邮集,几百个贴片都没有问题,而要在区区80个贴片中容纳它们,怎么能说得清?所以每个遗产项目只能蜻蜓点水,整部邮集显得杂乱无章,没有主次之分。在社会主义建设类题材的邮集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我们用《中国的世界遗产——北京》、《中国的世界遗产——五岳》 、《中国的世界遗产——古典园林》 、《中国的世界遗产——长城》 、《中国的世界遗产——宗教圣地》等为题来编排邮集,这样选题范围缩小,编排效果是否会更好?我不是极限集邮的专家,只是提出一个参考意见。反过来说,这样的编排对作者提出了挑战,他需要更多的早期明信片制作的极限片、少见的明信片制作的极限片来支撑整部邮集的质量。
      我个人认为,这次邮展中艺术类题材的邮集比较好,这可能基于对其没有视觉疲劳、极限片的多国化、编排紧凑。这类选题对我来说相对陌生,容易获得认可。其他评审员可能与我也有相同的看法。
  四、其他的看法
      在这次参赛邮集中,有一部“重量级”邮集,极限片上的邮票全部是“文革”期间发行的,最牛的是“一片红”极限片,用今天的市场价格衡量绝对是重量级的。我对这部邮集的邮票绝对认可,但对部分邮戳的可靠性觉得有问题,比如“北京6支”,这把邮戳在极限界内口碑有较大分歧,而且在其他邮集中所看到的“文革”极限片,都有它的身影,似乎这把戳是专为“文革”极限片量身定制的。在这里我不能断定这把戳怎么了,只是希望其他作者在今后购买此类极限片时多留一个心眼。
      我至少在3部邮集的部分贴片中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写道“明信片:90年代明信片,邮戳:1988年某年某月”。我问作者,你这不是明确指出这张极限片是“倒戳”的吗?回答有2种:“我可能写错了”;“我买来的片,原说明就是这样写的”。我认为作者今后遇到此类片要注意,否则扣分没商量;就算写错,也是你的问题,如“顶风作案”更是错上加错,不要让这么低级的“明刻宋版”错误影响邮集的整体印象。在一部邮集里还有全部贴片上布置有3枚极限片的现象,这需要作者学习一下“规则”后再来制作邮集。
      在素材的选择上,有些作者缺乏认真,比如在一张“上海民居”贴片上,明信片的图案是上海某座小洋房,明显不是上海的石库门,而且这张贴片上的2枚极限片都是这个问题。有的邮集有较多邮制极限片,我个人认为不太合适,如有备选的最好替换。有的极限片上盖双戳、贴多枚票、用画片作载体等,虽是个别现象,但也要引以为戒。
  五、几点建议
      通过参加极限邮集的评审,感受到极限集邮在上海有较高的人气,参展者非常踊跃,这次候选的只是一部分作品。极限集邮虽然起步容易,但要把邮集做到上台阶,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个人认为在玩极限集邮的应该有两个层次,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对于有志于高层次的作者,我谈几点建议。是否合适,要看各人理解:
      1. 选题不要仅限国内题材,应该放眼世界,多和外界交流,结合自己的综合能力,如能有创新选题定会得到大家认可。
      2. 素材的选择面要广泛,特别是注重收集国外的素材,虽然收集较为困难,但持之以恒,多年之后必有收获,对违规素材要坚决回避。
      3. 在组集编排上,建议多观摩专题邮集,从中取得借鉴,在这方面上海有较好的条件,只有多交流学习,才会带来有益的启发。
      4. 对素材背景资料的研究要花功夫,这样做在今后的参赛中会得到好评。
      以上是参加这次评审的感受和体会,虽然提出了邮集中的很多不足之处,但内心是希望上海的极限邮集能在今后的全国邮展上摘金夺银。但拿理想的奖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要求邮集作者投入更多的努力、坚韧的耐心、巧妙的编排,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上海的极限集邮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刊于《上海集邮》2013年第4期
27#
发表于 2013-3-16 00:31 | 只看该作者
祝贺各位获奖者!
28#
发表于 2013-3-16 00:32 | 只看该作者
评审报告学习了,很受启发。
29#
发表于 2013-3-24 11:57 | 只看该作者
评审公正,报告详实。
30#
发表于 2013-4-1 10:47 | 只看该作者
陶彦评审员的报告很值得一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5-7-30 17:52 , Processed in 0.06514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