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41|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运华:《极限明信片的起源与萌芽》一框极限集邮展品及编组体会文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16 10: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15-7-16 23:14 编辑

追求卓越 铸造精致
—《极限明信片的起源与萌芽》修改体会


今年3月,《极限明信片的起源与萌芽》极限展集参加上海市邮展,获得一框类镀金奖。由此想起2005年笔者的一框类《“虎丘塔”极限片研究》极限展集在湖北省邮展上获得一等奖。回望这10年,顿觉有些相似,却又有些许不同。

《极限明信片的起源与萌芽》中的素材是笔者近年来集藏中的一部分,展集始创于2014年夏天,2014年12月参加《中国极限集邮》杂志举办的一框邮集复印件竞赛,并撰文《追寻极限明信片的历史轨迹——<极限明信片的起源与萌芽>编组体会》。在参加2015年上海市邮展前,作了更为深入地思考与探索,对编排进行适当调整,更换部分素材,重新制作了贴片。现将展集修改过程中的体会与想法写成文字,与各位师友共同探讨。

一、精炼题目  重在创新
任何一部展集的制作都是一篇命题作文,无论作者是根据已有的素材确定题目,还是确定题目后寻觅合适的素材。与大多数极限集邮者一样,笔者亦钟情于中国极限片的收集与制作,尤其是专注发掘早期明信片中的可以制作极限片的明信片。然而,受近年来极限集邮大环境的影响,笔者陷入了关于展集选题的深思之中,这也是组集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反观藏品中的外国极限片,虽然在数量上已达到一定规模,但难成系列,又因缺乏集中反映某一专题的上乘素材,选择合适的题目编组竞赛性展集,有一定的难度。约在两年前,在与极限邮友的交流中,笔者表达了欲创作一部反映极限集邮历史展集的愿望,当即得到邮友们的鼓励与支持,于是关于邮集的构筑也开始慢慢清晰起来。后在《极限集邮》杂志上看到现任FIP极限集邮委员会主席乔治先生的《极限集邮的历史》展品纲要(2009年第2期),颇受启发。考虑到素材的局限,决定先从一框着手。
一框展集的题目所涉范围不宜过大亦不能过小,而且不可将五框中的一部分抽取出来作为一部独立的一框展集。由此,笔者的展集也就只能集中表现极限集邮形成的最初阶段。起初题目定为《极限明信片的起源与发展——从邮政实寄到极限集邮》,当时的想法是想表现极限明信片从最初形成到成熟的过程,副标题起到限定选题外延的作用。但随着思考地深入,逐渐意识到这样的标题似乎超出了一框展集所能容纳的程度,此题目更适合于五框展集。几经斟酌,最终将 “发展”改为“萌芽”,同时删除副标题,使之更为言简意赅,符合题目、纲要、素材的一致性。
古诗有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笔者在选取、思考展集题目时虽然没有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却也苦苦思索如何精炼词语,反复推敲每一个字、词,最终确定的题目采用主谓结构,言辞达意,一目了然。同时,作为一部研究性展集的标题,她直接阐述了极限明信片是如何产生,及最初阶段是怎样发展的。展集摒弃了以极限明信片的国别、年代为主线的一般编排方式,无疑是在选题方面极大的创新与开拓。
展集在参加上海市邮展前,曾有师友建议将题目中的“萌芽”改成“雏形”。但笔者以为,萌芽有着“事物的开端”的含义,而“雏形”则是“事物初步形成的规模、未定型前的形式”。在20世纪最初的10年时间内,极限明信片的出现仅仅是个开始,远没有达到“初步形成”或者“未定型”的程度,显然“萌芽”两字更能表达邮集的主题。
当然,随着不断的思考,对极限集邮发展历史轨迹的再认识,展集题目或许会有更好、更合适的选择。

二、细琢纲要  贵在突破
好的选题无疑是成功的一半,但仅仅是开始,还有更多的困难需要去面对。《FIP极限集邮展品评审指导要点》(以下简称“指导要点”)中明确要求纲要必须是有逻辑的、均衡地与所选主题及题目相一致。在确定好展集的题目后,开始构思纲要。就一框展集而言,纲要章节显然不能过多或过细,但也必须分出章节,以充分阐述选题的内容。基于最初选定的题目,初步构思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明信片图案从简单到丰富”;第二章“‘T.C.V.’的出现”;第三章“意识主导下的早期极限片”;第四章“脱离邮政实寄的极限片”。后因题目更改,纲要也随之变更。
如果说明信片的产生是极限明信片形成的基础,那么,图案明信片的出现就是极限明信片产生的必要条件,而“T.C.V.”被邮政当局的认可,被各国用邮者的采用无疑是极限明信片出现的关键,合适且和谐的邮戳地点则是极限明信片形成的根本。考虑到贴片的整体布局以及章节之间的均衡,最终按照极限明信片产生的发展进程分为四个章,第一章“图案明信片催生极限明信片的雏形”,第二章“邮资明信片图案促成极限明信片产生”,第三章“T.C.V.规则推动极限明信片的萌芽”,第四章“追求地点和谐完善极限明信片的发展”。四个章节分别叙述了极限明信片形成过程中的四个重要因素,层层递进,逐渐铺开,相互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每个章节贴片数保持均衡,做到章节不跨行,并充分考虑到外观印象。
在展集的修改过程中,又将第一、二章节作了相应调整,将素材进行糅合穿插,之前的第二章不再单独作为一章加以阐述,而是将由邮资明信片形成的极限片分别纳入第一、二章中,同时将第二章改为“明信片图案演变促成极限明信片产生”。将原本在内容上略有重复的章节重新进行编排,使之第一、二章的逻辑顺序更为合理、严密。第一章叙述图案明信片是如何产生发展的,第二章阐述不同时期明信片在图案上的演变为极限明信片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也为第三章的内容作了铺垫,即正是因为图案明信片的出现,才使得“T.C.V.”的引入成为必然。
可以说,目前的纲要能够充分表达题目的内涵,全面阐述极限明信片是如何产生的。而且四个章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递进关系,最终的落脚点定在追求邮戳的地点和谐,而邮戳则是极限明信片的灵魂。通过四个章节构筑,极限明信片起源与萌芽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观展者眼前,看到纲要就能明白邮集的内容,而理解展集内容则更能明白展集纲要的内涵。

三、擅长编排 止于至善
提炼题目,确定纲要之后,展集的整体框架即已形成,展集的内容则需要通过编排来实现,处理和拓展、知识和研究无疑都是关键部分,同时也需要考虑外观。
所谓处理,包括确定素材与纲要之间的一致,对素材的分类安排,以配合纲要阐述主题。本展集属于极限集邮展集中的专门研究模式,在拓展方面显然与专题模式不同。在素材的选择上,选取最能契合、围绕纲要的特定素材。
例如第二章,首先采用明信片正面细微图案与邮票形成和谐的意大利翁贝托极限明信片作为本章的第一张素材,紧接着选用明信片正面左侧占据一半面积的日耳曼尼亚女神雕像极限明信片作为演变路径的开始,并逐步阐述明信片图案如何发展到明信片背面,进而,与邮票图案和谐的图幅逐步增大。再如第三章中,选取一枚邮票分别贴于明信片正反两面的瑞士十字极限明信片,用以讲述寄信人开始尝试改变传统的邮票贴法,而邮政部门默认这一做法,且在明信片两面同时加盖邮戳,通过展示随后的叁张素材,完整阐述“T.C.V.”是如何在邮政实践中产生并得到认可,而如此对素材的处理符合极限明信片产生的历史背景,也是本展集的创新独到之处。在拓展方面,笔者着重于利用素材自身来阐明纲要的内容,通过两者之间的一致来揭示展集主题。
展集中的“知识”绝大部分体现在集邮知识上,以素材本身为例,通过查找斯科特邮票目录、希金斯——盖奇世界邮政用品目录等资料,详细注明邮票、明信片、邮戳三者各自的信息。如邮票的发行国家、时间、面值、刷色、特征、图案,譬如,德国1872年鹰盾徽极限明信片贴用的邮票,中心图案采用压凸方式印制,鹰腹部的盾有大盾、小盾区别,发行时间也有明显不同,由此都予以详细说明。在邮票资料上,修改时删去票名,以避免与邮票图案信息互相冲突,同时删除了对邮票齿孔的说明。
对明信片资料的详细说明,可以说是展集的一大亮点,对此颇费苦心,认真研读明信片上的每一个单词、符号,尽可能获取有效的信息细节,面对非英语词汇时,其难度尤其大,只能借助于翻译软件、百科词条等加以判断。通过大量细致地工作,终于将资料确定为明信片出版单位时间、明信片是否分格、明信片规格尺寸等。在明信片背面印有图案的情况下,正面的区域划分开始出现变化,正面左侧逐步成为独立书写内容的区域,而右侧则用于填写通信地址。通过阶段性的发展,明信片规格趋于统一,这也越来越吻合极限明信片的发展。以上种种信息,在展集的集邮知识中都给予了详细说明。
关于邮戳,由于相当一部分素材是实寄明信片,在邮戳资料中增加了邮路信息,对是否中转、有无到达邮戳都予以明确说明,甚至增加展示明信片正面图案,使之更加直观明了。
知识与研究显然是密不可分的,研究必然建立在对集邮知识和专题知识充分掌握的基础上。以第8贴片哥斯达黎加国徽极限明信片为例,盖戳加贴邮票的和一般邮戳截然不同的是4个同心圆戳记。为了弄清此戳记的使用情况,笔者特别购买了与此销戳时间相近的实寄封片,经对比,确认了同心圆戳记是用以补销贴用的邮票,这个过程也正是在修改中完成的。再如第四章讲述的是销戳地点的和谐,4张贴片分别阐述了徽记、动物、植物、人物4种不同类型的销戳理由,虽然没有穷尽“指导要点”中明确列举的所有类型,却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为他们几乎占据了早期极限明信片的最主要题材,也可以说明早期极限明信片正在逐渐发展中加以完善的。事实上,作为研究性展集,无论是对发展历史(纲要构筑)的研究还是对个体素材的研究,都贯穿于始终,且在邮集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
外观方面,通过前期的摸索已经掌握了如何运用WORD软件排版制作,可以说已是轻车熟路。在修改过程中调整了文字的字体、字号,使之整体上更为美观。同时删去初稿时过多的词句,精简说明文字,以点到为止。经过大幅修改,在外观上较之初稿有了很大的改观。

四、严选素材  精益求精
如果没有合适的素材,展集的选题、纲要、编排等其他要素无疑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初稿制作过程中,便将手中100多张极限明信片按照邮票国别、邮票图案、明信片图案、销戳年份、品相等类型分别进行筛选。从初稿完成到修改结束,先后又购买了30余张备选素材,最终更换了7张,几乎占全集的四分之一。以德国1872年鹰盾徽极限明信片为例,初稿中的邮戳最早日期为8月22日,后几经寻觅,购得一张销戳时间为7月5日的片,这比目前已知较早销戳日期的7月2日仅仅晚了三天。又如因为纲要的调整,换下了过多的由邮资明信片形成的素材,增加了意大利鹰、希腊赫尔墨斯极限明信片,同时更换的还有法国播种女神。特别是更换了写有“T.C.V.”字样的埃及斯芬克斯极限明信片。我们通常认为金字塔与斯芬克斯是“T.C.V.”的典型代表,但在明信片上明确写有“T.C.V.”字样的片并不多见,此素材的使用,很好地阐述了“T.C.V.”是如何产生的。
在第四章讲述销戳地点如何和谐时,撤下了原先的瑞士阿尔卑斯山极限明信片,以俄罗斯双头鹰片取而代之,此和阿根廷国徽、阿根蒂娜女神在同一贴片上为同一题材。此外,初稿中使用的古巴大王椰极限明信片也被撤下,新换的明信片其大王椰图案更加突出,票片组合在视觉上更为和谐。
除了选择适用素材,更重要的是排除不合适的素材。除了那些邮戳不完整、不清晰的被拒之之外,似是而非的极限片更无入集的可能。例如意大利翁贝托一世邮资明信片左上方的翁贝托一世头像图案虽然没有印有面值,但却是邮资图,而非明信片图案,加贴的邮票与邮资图之间形成的所谓和谐,显然不是极限明信片。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瑞士十字、阿根廷阿根蒂娜女神等邮资明信片中,必须予以甄别。对于那些存有疑问的素材,更应当坚决说“不”。曾购得一张贴有蟠龙加盖的豫园龙墙极限片,邮票上的蟠龙图案与豫园内的龙头墙的图案形成和谐,经反复对比,仍对邮戳存有疑问,最终弃而不用。
从展集初稿形成至今,寻觅素材的脚步从未停下,甚至有所加快,更多的素材将会在今后的修改过程中根据内容的变化需要予以替换、使用。

五、追求卓越  更上一楼
就竞赛性展览而言,任何一部展集的制作完成都只能是个逗号。展集在不断地修改过程中加以完善,这是必然的规律。笔者在完成初稿参加一框邮集复印件竞赛后,就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修改,并有了更多的探索。在参加上海市邮展会审时,评审员对展集的制作、外观等提出了诸多改进意见,从而直接成为修改的指引。
在邮展中获得镀金奖成绩,同样说明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成绩虽不理想也未达到自己的预期,却也是一种鞭策、鼓励。未来,将充分吸取评审员对展集的意见与批评,重新思考如何做好这部集子,争取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
无论是在素材收集、还是在展集制作过程中,都得到了诸多师友的鼎力相助,显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张海群先生在素材、编排方面提供了无私帮助。吴洪熙先生在展集修改过程中提供了诸多宝贵意见,视如己出,其态度之认真令人感动。谢冰冰先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展集制作模板。郭康平先生在提供制作模板的同时,多次帮忙打印贴片,而留给他的打印时间又确实太紧。梅海涛先生对展集给予高度的评价与鼓励,成为笔者努力不竭的动力。同时需要感谢的是远在法国、葡萄牙、西班牙、保加利亚等国的诸多邮友,他们在寻觅素材、早期极限明信片的资料等,与笔者保持及时联系,以及相关问题进行的共同探讨。借此一并说一声:感谢你们!
对于《极限明信片的起源与萌芽》而言,笔者不会停下探索极限明信片如何产生的步伐。我们是在用今天的规则与标准衡量、判断以往形成的事物,进而判别是否符合现今的规则,并借此还原其形成过程及其内在逻辑。对极限明信片如何起源与萌芽的话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坚信探索的方向是正确的,也将会继续为之努力。

摘自2015年第一期《极限集邮》杂志
2#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1: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15-7-19 22:02 编辑

获2015年上海集邮节集邮展览镀金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7-16 13:21 | 只看该作者
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7-16 16:2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有深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2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15-7-17 08:39 编辑

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2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15-7-17 08:42 编辑

3

3.jpg (72.08 KB, 下载次数: 30)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22: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15-7-17 08:44 编辑

4

4.jpg (73.76 KB, 下载次数: 39)

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22: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15-7-17 08:45 编辑

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22: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15-7-17 08:45 编辑

6

6.jpg (80.61 KB, 下载次数: 33)

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22: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15-7-17 08:46 编辑

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22: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15-7-17 08:47 编辑

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22: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15-7-17 08:48 编辑

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22: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15-7-17 08:48 编辑

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22: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15-7-17 08:49 编辑

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22: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洪熙 于 2015-7-17 08:49 编辑

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4-4-26 16:20 , Processed in 0.0565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