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7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对2016年拜年邮票春联出处之浅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8 1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于2016年拜年邮票采用的春联是“爆竹声声辞旧岁 桃符户户贺新春”和2015年拜年邮票上的春联不一样的是,没有完全采用现成的诗句。所以对我们做原地集邮或极限片选戳造成了一些困扰。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
一、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目,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是抚州籍的才子。抚州是江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江西的西南部,被誉为“才子之乡”。
抚州人的过年习俗:过大年即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又叫“年三十夜”,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家中在外人员都要回家团圆,这天每家都要贴上新春联,换上新年画,将屋里内外装饰一新。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二、明•程登吉的《幼学琼林》之岁时:“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今江西新建)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出生,著《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全书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涵盖了中国古代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
    拜年邮票使用的春联是在看似文字是在此春联的基础上进行了稍许的修改,将“一声”改作“声声”,把“万户”改为“户户”,春联变为“爆竹声声辞旧岁,桃符户户贺新春”,在保持传统色彩的基础上更具现代气息和节日的喜庆了。这样一来不但工整性和2015年拜年邮票上的春联保持了一致,同时又更能体现现代春节中的民族传统和文化记忆。
    但是,从春联的意境上来说,王安石和程登吉的原句都不能完全涵盖2016拜年邮票上的春联内涵,它们可以说是相互补充,有神有形!所以我认为在民俗类邮品的制作上不一定非要分的很清楚,传承文化是不分地域的,时间有先后,文化在传播…….
最后多说一点,在民俗节日类邮品的收集过程中,我认为不要太局限于邮票内容表面的联系(包括极限片的制作,这个是没有实物的文化传承,与‘言之有物’要有所区别),要着重研究每一个节日的起源、内涵、地域差异,同一枚邮票用不同的载体内容(明信片、信封)与邮戳形成相互补充,并且不要单纯追求邮票首日,应该在发行当年的第一个对应节日体现,这样才能更全面的展现中华民族节日的民俗文化!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13:12 | 只看该作者
请大家指正~没有针对任何人,只是作为民俗文化的爱好者感到迷茫,收集整理部分资料!并且对似乎只有神而无形的文化类邮品(极限片)的制作一直困惑,请老师们多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12-28 14:17 | 只看该作者
1# 聚友重庆人

  讲得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2-28 16:47 | 只看该作者
在民俗节日类邮品的收集过程中,我认为不要太局限于邮票内容表面的联系(包括极限片的制作,这个是没有实物的文化传承,与‘言之有物’要有所区别),要着重研究每一个节日的起源、内涵、地域差异,同一枚邮票用不同的载体内容(明信片、信封)与邮戳形成相互补充,并且不要单纯追求邮票首日,应该在发行当年的第一个对应节日体现,这样才能更全面的展现中华民族节日的民俗文化!

赞同这个观点!
另外对原地的考证应该严谨,邮票的对联跟文献记载的不一样,如果盖文献记载的原地日戳,那就属于文不对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1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17:24 | 只看该作者
但是作为拜年这一习俗来说,盖什么日戳都可以,首日和节日都佳,稍有联系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12-28 21:52 | 只看该作者
7# 聚友重庆人


的确是,拜年的关键还是在时间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9:28 | 只看该作者
多说一点,对于文化民俗类的和言之有物类的在极限制作中我觉得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毕竟言之有物的在票,片上可以要求到和谐,从而定戳,合情合理!但是对于民俗(以传统节日春节(拜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为例来说的话,票基本都是抽象的合成图案,体现的是传统节日活动的一个方面,一种文化传承,在片的选择上除了专印片外,要想在形上和票和谐应该很难,那么专印片的采用就必不可少,但是只用专印片做就显得单一,作为票前片的选择,特别是金卡,我认为在中华56个民族或辽阔之疆内都有各自的演变(既有相似又有不同),那么可否先有票,再选戳,最后定片,并且作为一种行为或习俗的表现不要只追求表面的形似,以去年《拜年一》为例,主题我们都知道是拜年,那么在春节拜年这个习俗中就有拜长辈,朋友互拜,还有很多场合里有邮票中的那样2人同时向外拜,给大家拜年的。一般根据发行的情况分析后面不可能再发行春节拜长辈,朋友互拜吧!为了更充分的体现拜年这一习俗,那么选用拜年中的拜长辈,朋友互拜等片也是很好的,如果在配合相近的纪念戳那不是相得益彰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1-11 23:35 | 只看该作者
9# 聚友重庆人

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6-1-15 15:31 | 只看该作者
蒋冬友:请与我通电话,有事相商。
梅海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6-1-20 23:40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11:22 | 只看该作者
12# 清水之沉泥


谢谢!本文已在中国集邮报发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4-4-27 03:10 , Processed in 0.05638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