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ngsuny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家百人箓 (one hundred most influential scientists of all times)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23-9-23 01:09 | 只看该作者
罗伯特·科赫(德语: Robert Koch,1843年12月11日~1910年5月27日),德國醫師兼微生物學家,為細菌學始祖之一,與路易·巴斯德、费迪南德·科恩共享盛名。1905年,因結核病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科赫因發現炭疽桿菌、結核桿菌和霍亂弧菌而出名,發展出一套用以判斷疾病病原體的依據—柯霍氏法则。以他命名的羅伯·柯霍獎是德國醫學最高獎。(zh.wikipedia.org/wiki/罗伯特·科赫)

5D55E701-BB5E-4077-90CD-AF196CCB9456.jpeg (174.83 KB, 下载次数: 19)

5D55E701-BB5E-4077-90CD-AF196CCB9456.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2023-9-24 04:46 | 只看该作者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德語: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精神分析学的創始人,二十世纪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著有《夢的解析》、《性學三論》、《圖騰與禁忌》等,提出了“潛意識”、“自我”、“本我”、“超我”、“伊底帕斯情结”、“欲力”、“心理防衛機制”等概念,被世人譽為「精神分析之父」。(zh.wikipedia.org/wiki/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54085DCD-A59A-49D4-9583-8AAA8FD9A98C.jpeg (176.11 KB, 下载次数: 21)

54085DCD-A59A-49D4-9583-8AAA8FD9A98C.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23-9-25 0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23-9-25 01:29 编辑

皮埃尔·居里(法語:Pierre Curie,1859年5月15日~1906年4月19日),法國物理学家、化学家,曾經由於發現放射性元素鐳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年4月19日,他為了趕路而嘗試橫跨多菲内街,卻沒注意到奔馳而來的馬車,使得馬伕在視線不良的雨天來不及反應,再加上路滑造成馬車失控,於是在馬車車禍中喪命。(zh.wikipedia.org/wiki/皮埃尔·居里)
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原名瑪麗亞·薩洛梅婭·斯克沃多夫斯卡(Maria Salomea Skłodowska),通称玛丽(法語:Marie),波兰裔法国籍物理学家、化学家。她是放射性研究的先驱者,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获得两次诺贝尔奖(获得物理学奖及化学奖)的第一人,亦是目前唯一一位獲得二種不同科學诺贝尔奖的女性(另一位獲得此殊榮的是诺贝尔化学奖与和平奖的男性双得主莱纳斯·鲍林)。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1995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先贤祠,成为第一位凭自身成就入葬先贤祠的女性。她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放射性的英文Radioactivity是她造的词[2],她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釙(Po)和镭(Ra)。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肿瘤。她在巴黎和华沙各创办了一座居里研究所,这两个研究所至今仍是重要的医学研究中心。 (zh.wikipedia.org/wiki/玛丽· 居里)

E133871B-D90F-4FCB-B17E-D9BC868C926D.jpeg (187.75 KB, 下载次数: 21)

E133871B-D90F-4FCB-B17E-D9BC868C926D.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23-9-26 04: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23-9-26 04:23 编辑

歐内斯特·拉塞福 (英語:Ernest Rutherford, 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世界知名的原子核物理學之父。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
拉塞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證實放射性涉及從一個元素到另一個元素的遷變。他又將放射性物質按照貫穿能力分類為α射線與β射線,並且證實前者就是氦離子。因為「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他榮獲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

拉塞福領導團隊成功地證實在原子的中心有個原子核,創建了拉塞福模型。他最先成功地在氮與α粒子的核反應裏將原子分裂,他又在同實驗裏發現了質子,並且為質子命名。第104號元素為紀念他而命名为“鑪”。(zh.wikipedia.org/wiki/歐内斯特·拉塞福)

同頁的埃尔温·薛定諤(德語:Erwin Schrö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請等待。


8B103E16-3ED0-4AC4-9759-1091C751F626.jpeg (177.71 KB, 下载次数: 21)

8B103E16-3ED0-4AC4-9759-1091C751F626.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23-9-26 04:27 | 只看该作者
马克斯·普朗克(德語:Max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以发现能量量子獲得191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19年頒發)。以之為名的普朗克常数於2019年被用於重新定義基本單位,此外還有以之為名的科學獎座、機構和學會。(zh.wikipedia.org/wiki/马克斯·普朗克)

26D8FC32-8FF0-4B77-BEF5-AD82629FC4DB.jpeg (173.37 KB, 下载次数: 20)

26D8FC32-8FF0-4B77-BEF5-AD82629FC4DB.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23-9-26 04:31 | 只看该作者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語:Albert Einstein 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是出生于德国、拥有瑞士和美国国籍的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他创立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的相对论及量子力學,也是質能等價公式(E = mc2)的發現者。他在科學哲學領域頗具影響力。因為“對理論物理的貢獻,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原理”,他榮獲1921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1922年頒發)。這一發現為量子理論的建立踏出了關鍵性的一步。(zh.wikipedia/wiki/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8DD3B646-7DE9-4403-9ACB-87A14F0536FB.jpeg (165.39 KB, 下载次数: 21)

8DD3B646-7DE9-4403-9ACB-87A14F0536FB.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23-9-27 11:41 | 只看该作者
埃尔温·薛定諤(德語:Erwin Schrö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 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1926年提出薛定谔方程,一種描述描述微观粒子的行为和状态演化的基本方程之一,微觀粒子(例如電子、原子核等)行為的波動方程,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出薛定谔猫思想實驗,试图证明量子力学在宏观条件下的不完备性,探讨量子力学中的测量和超position的概念。1933年,因為“发现了在原子理论裏很有用的新形式”,薛定諤和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zh.wikipedia.org/wiki/埃尔温·薛定諤)

102F462E-6A4C-402A-9318-440F21039536.jpeg (177.71 KB, 下载次数: 20)

102F462E-6A4C-402A-9318-440F21039536.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23-9-27 11: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23-9-27 11:52 编辑

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1901年9月29日~1954年11月28日)对量子力学、核物理、粒子物理以及统计力学都做出了杰出贡献,曼哈顿计划期间领导制造出世界首个核子反应堆(芝加哥1号堆),也是原子弹的设计师和缔造者之一,被誉为“原子能之父”。费米拥有数项核能相关专利,并在1938年因研究由中子轰击产生的感生放射以及发现超铀元素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zh.wikipedia.org/wiki/恩里科·费米)

罗伯特·奥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 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領導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其參與的曼哈頓計劃最終研發出用於轟炸廣島與長崎的首批核武器,因此也被稱為「原子彈之父」。(zh.wikipedia.org/wiki/罗伯特·奥本海默)

EA1274EE-050D-4A9D-84B1-C262602C6109.jpeg (177.94 KB, 下载次数: 19)

EA1274EE-050D-4A9D-84B1-C262602C6109.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2023-9-30 00: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gsunyu 于 2023-9-30 00:26 编辑

詹姆斯·杜威·沃森(英語:James Dewey Watson,1928年4月6日—),美國分子生物學家,20世紀分子生物學的牽頭人之一。與同僚佛朗西斯·克里克因為共同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而與莫里斯·威爾金斯獲得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zh.wikipedia.org/wiki/詹姆斯·杜威·沃森)

弗朗西斯·克里克(英語:Francis  Crick,1916年6月8日~2004年7月28日),英国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及神经科学家。他最重要的成就是1953年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与詹姆斯·沃森共同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二人也因此与莫里斯·威尔金斯共同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獲獎原因是「發現核酸的分子結構及其對生物中信息傳遞的重要性」 。(zh.wikipedia.org/wiki/弗朗西斯·克里克)

FB49E21F-1186-4C09-ABF7-52E28FD4C63A.jpeg (165.93 KB, 下载次数: 22)

FB49E21F-1186-4C09-ABF7-52E28FD4C63A.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4-5-3 13:50 , Processed in 0.04936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