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宫珍赏”明信片信息:凤文物选材初定 故宫藏品占两件

[复制链接]
477#
发表于 2016-12-16 07:02 | 只看该作者
故宫文化旅游 发表于 2016-12-15 19:18
宣传海报上的只能算示意图吧
一般不大会重复选择文物上邮票,所以早就上过编号票的首博元青花扁壶一看就不 ...

很专业啊您,是这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5 19:18 | 只看该作者
宣传海报上的只能算示意图吧
一般不大会重复选择文物上邮票,所以早就上过编号票的首博元青花扁壶一看就不会上
晋侯鸟尊是不是凤其实也很难说,但其他青铜器多为平面凤纹而非立体凤鸟造型,因此仍然保留了下来,有多种票前片
殷墟玉凤被石家河玉凤替换,有没有地方宣传的力量推动不得而知,但前者在去年《殷墟》就已落选一次,此套再次落选,真是生不逢时。
两件唐代器物的入选,名归实至。凤首龙柄壶应该多次上过明信片,金凤饰片则够呛有过票前片。
未能选取宋元器物,还是有些遗憾……

点评

马踏飞燕好像是多次上邮票了,还有国博的大鼎  发表于 2016-12-27 09:38
我只关心鸟尊。哈哈哈  发表于 2016-12-16 08: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发表于 2016-12-15 15:48 | 只看该作者
故宫文化旅游 发表于 2016-12-15 00:29
凤文物邮票选材初步确定 故宫文物占两件 包括唐代青釉凤首龙柄壶和清代珐琅凤纹碗 其余包括国家博物馆藏天 ...

这与邮政公司宣传册不同,怎么回事?

点评

6个换了5个。  发表于 2016-12-15 15: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5 00:29 | 只看该作者
凤文物邮票选材初步确定 故宫文物占两件 包括唐代青釉凤首龙柄壶和清代珐琅凤纹碗 其余包括国家博物馆藏天门玉凤 山西博物院藏晋侯鸟尊 西安博物院藏金凤饰件 清华大学博物馆藏明代缂丝凤纹团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23:19 | 只看该作者
也是今天别人送的 哪儿能买到还不知道 如有信息 会告知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2#
发表于 2016-11-17 23:00 | 只看该作者
颜色挺好,请问楼主哪里有出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22:47 | 只看该作者
另一种版本的《千里江山图》 15枚一套 三个横五连 纸张一般 图像清晰

IMG_1860.JPG (713.07 KB, 下载次数: 31)

IMG_1860.JPG

IMG_1858.JPG (665.27 KB, 下载次数: 27)

IMG_1858.JPG

IMG_1856.JPG (1.08 MB, 下载次数: 31)

IMG_185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23:50 | 只看该作者
469# liyufu


你还真冤枉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
发表于 2016-1-24 12: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yufu 于 2016-1-24 12:53 编辑
关于古代绘画邮票的枚数设置
作者:华胥 来源:微信公众订阅号-文博漫游
近几年,古代绘画邮票几乎每年一套,大受欢迎,其中又以故宫藏品为主:
……
2013 唐 张萱 捣练图(波士顿美术馆藏)
2014 元 赵孟頫 浴 ...
故宫文化旅游 发表于 2016-1-23 21:55

只有打到王老虎,才能解放全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21: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故宫文化旅游 于 2016-1-23 21:59 编辑

关于古代绘画邮票的枚数设置
作者:华胥 来源:微信公众订阅号-文博漫游
近几年,古代绘画邮票几乎每年一套,大受欢迎,其中又以故宫藏品为主:
……
2013 唐 张萱 捣练图(波士顿美术馆藏)
2014 元 赵孟頫 浴马图(故宫博物院藏)
2015 唐 周昉 挥扇仕女图(故宫博物院藏)
2016 唐 孙位 高逸图(上海博物馆藏)

近日,给设计部门推荐今后的古画建议选题。尽管推荐了一些,可选择的余地却并不多。原因不在于可以上邮票、值得上邮票的古代绘画少,而在于3+1的枚数设置限制太大。

近两年的古画邮票,也是由于这种限制,造成了画面分割勉为其难,效果不佳。《挥扇仕女图》、《高逸图》,都没能按照画面自身的结构和段落来设置枚数和划分画面,留下诸多遗憾。

在3+1的限制下,多年前《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这样根据画作实际篇幅设置枚数、规格和版式的经典邮票很难再出现。更有许多完全无法以3+1规格表现的传世名作,譬如可出整版连票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赵伯骕《江山秋色图》,可以四枚一套的扬无咎《四梅花图》、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可以小型张+两枚邮票的《伯牙鼓琴图》、《萧翼赚兰亭图》等等,只能由于这些本无必要的限制而眼睁睁被割爱。

系列票的标志并不在于枚数设置保持一致的简单化处理,而是在于表现形式、设计手法、风格的前后相继、一脉相承。

只有更多的尊重专业,避免教条,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邮票枚数、规格,量体裁衣而非削足适履,才能让古代绘画系列邮票更加焕发光彩,使国家名片更好的完成文化传播使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发表于 2015-10-11 12:22 | 只看该作者
新浪微博网友@且行且有笔记本 制作的角楼极限片
故宫文化旅游 发表于 2015-10-10 19:03


个人愚见,应舍弃副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9:03 | 只看该作者
新浪微博网友@且行且有笔记本 制作的角楼极限片

image.jpg (77.03 KB, 下载次数: 27)

imag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8:14 | 只看该作者
新邮海报亮相了
两套绘画邮票都与故宫无关啦 不过都与上海有关
上海博物馆 唐 孙位 高逸图
还有一套据说是刘海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5: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故宫文化旅游 于 2015-10-10 15:40 编辑

【至宝琳琅】

特殊的馆址使故宫博物院成为明清宫殿建筑艺术和宫廷史迹的双重载体。而其文物藏品,更以宋、元以来递藏有序的内府珍藏为主体,堪称国之重宝。这些珍宝对中华文化遗产、历代艺术菁华的传承无可替代,对中华民族更具特殊意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博物院不畏险阻,选取部分藏品精华南迁避寇。国宝有灵,更兼护宝人精诚所至,虽经战火烽烟,屡屡临难涉险,而终得无恙,可慰先祖,亦堪对后人。惜1948年风云变幻,部分南迁文物被运往台湾,至今隔海相对。怅望合璧,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牵念。

1949年以后,末代皇帝溥仪早年私带出宫而散落民间的大量内府珍藏陆续重归紫禁城。国家调拨、私人捐赠、社会征集等方式进一步丰富了院藏。文物藏品的重新认知与发现,使故宫的无尽宝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拓展发掘。书画、器物、宫廷、文献等系统而独特的藏品序列蔚为大观,藏品浩如烟海,总数超过180万件。

这些国之重宝,不但身世传奇、价值连城,更记录着先祖对于美的感悟,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记忆,凝聚着一代代故宫人典守国宝、传承文明的辛劳。

上古吉金·青铜
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历史久远。不断出土的商周礼乐重器尤其受到历代皇室推崇。故宫博物院现藏青铜器1.5万余件,其中超过十分之一都是带有铭文的先秦器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西周水鼎,三足两耳,造型寓方于圆,纹饰简洁雅致,鼎内有表明所有者身份的铭文“水”,亦称雨鼎。1929年因地方军阀盗掘而出土于陕西宝鸡斗鸡台。同时出土的周代量鼎彝重器多流散海外,此鼎为幸存国内的少数几件之一,由收藏者个人捐献入宫。

山川精英·玉器
在传统文化中,君子比德于玉,帝王亦将玉视为祥瑞和天命的象征。明清两代宫廷尤其是清乾隆朝不但制作了大量玉器,也收藏了诸多的前朝古玉,共同构成了故宫博物院玉器收藏的主体。

战国玉螭凤云纹璧,以和田玉制成,璧面饰以勾云纹,璧孔内透雕螭龙,璧两侧各雕一凤,造型生动,线条流畅,为传世战国玉璧中的精品。

丹青妙墨·书画
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古代书画珍品,其中既有晋唐宋元的孤本绝品,也有明清各画派的代表性佳作。丹青妙墨,满目琳琅;石渠遗珍,一眼千年。

北宋画院张择端的风俗画巨作《清明上河图》,以线条为主,生动再现了北宋京都汴梁汴河两岸村镇、市街、城郭中人烟稠密、舟车往来的热闹景象。细节刻画精微,人物各具情态,并从全局着眼,起承转合,余味无穷。此图收藏历经波折,清中期重入内府后,又于民国年间被溥仪携带出宫,流散东北,1958年才得重归紫禁城,成为故宫藏品中妇孺皆知的丹青至宝。

窑火神工·陶瓷

中国是陶瓷之国,千百年来,各地名窑精品迭出。故宫博物院陶瓷类藏品多达35万件,除了作为主体的流传有绪的清宫旧藏为主,更有调拨、捐赠等途径所得出土文物、传世收藏中的精品。

青花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工匠创烧的釉下彩品种。1965年出土于河北保定元代窖藏、调拨入藏故宫博物院的元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是该品种的代表性器物。此罐造型敦厚,装饰繁缛,罐腹开光内镂雕四季花卉,红蓝交辉,花团锦簇,工艺精湛,堪称绝品。

【九秩迎祥】

90年来,持续不断的古建维修、藏品整理、研究展示、宣传交流,使这座将满六百岁的昔日皇宫不断焕发生机,不但成为蜚声中外的神州名胜、世界遗产,更成为永远属于民众的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不但要将紫禁城古建筑群完好无损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更将为中华民族继续典守宝藏、薪传文化,为全人类的遗产共享而努力。

image.jpg (49.26 KB, 下载次数: 40)

image.jpg

image.jpg (74.79 KB, 下载次数: 39)

image.jpg

image.jpg (41.13 KB, 下载次数: 39)

image.jpg

image.jpg (55.07 KB, 下载次数: 38)

image.jpg

image.jpg (49.26 KB, 下载次数: 35)

image.jpg

image.jpg (74.79 KB, 下载次数: 42)

image.jpg

image.jpg (41.13 KB, 下载次数: 44)

image.jpg

image.jpg (55.07 KB, 下载次数: 38)

imag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5:10 | 只看该作者
本票册图文内容: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3a02&scene=0#rd
《故宫博物院》特种邮票本票册
天府永藏·故宫

【宫城肇建】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为迁都北京下令营建新宫。14年后,一座以传说中天帝居所“紫微垣”命名的威严宫禁,出现在北京城的中心,这就是紫禁城。

五百年间,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这里君临天下,无数后妃臣子在这里粉墨登场。它定格了明清两代的风云变幻,也保存了宋元以来累世经年的内府珍藏。

【紫禁城风水】

古人营建宫城都邑,有“象天立宫”之说。内外城重重环拱的紫禁城正是如此,不但以天象命名,更寻求建筑格局与天穹物象的对应,比附于二十八宿乃至满天星斗围绕着的紫微中宫。

除了天象,紫禁城建筑格局亦循《周礼 考工志》“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之制,在太庙和太社稷的左右辅弼之下,在京城中心着意铺陈。

紫禁城分为外朝与内廷:外朝以举行礼乐大典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核心,文华殿、武英殿东西呼应;内廷以乾清、交泰、坤宁后三宫为中轴,东西六宫等宫殿院落分居两翼。藏书楼、园林、戏台、佛堂……功能与形制各异的建筑错落其间,繁复而有序。

【紫禁重光】

1911年帝制终结。仍旧居于紫禁城中的逊帝溥仪为筹措复辟资金而屡屡偷运内府珍藏出宫。有识之士云:历代帝室递嬗相传之珍秘,合全国五千年之文物,非一代一人所得私有。

在一片鼎沸民声之中,溥仪终被驱逐出宫。经过一年筹备,以紫禁城为院址、以内府珍藏为基础藏品的故宫博物院于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

自此,封建时代的天子庭院、平民禁地,不但继续担当中华至宝的典藏之职,也成为全体民众分享文化遗产之所,走过了不平凡的九十年。

紫禁城这座占地超过72万平方米、房屋超过9000间的巍峨宫城,不但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构宫殿建筑群,也堪称故宫博物院举世无双的最大“藏品”。

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古老的紫禁城既经历了盛世的添改、重建,也承受了乱世的劫掠与荒凉。在经年不断的日常维修养护基础上,紫禁城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修缮工程不但使古老的宫阙重光焕彩、延年增寿,更使心手相传的营造匠艺得以承继不绝。

【五凤朝天·午门】

《周礼》等典籍有“五门”“三朝”之谓。从北京城中轴线南端的永定门经正阳门、天安门、端门一路北行,紫禁城的正门——午门便在眼前。紫禁城内外中轴线上的道道门楼,既沿袭上古旧制,分隔出不同的功能区域,更营造出层层纵深、步云接天的神圣感。

午门因其位当子午而得名,下部墩台高13米,平面呈凹字形。正中开三门,两侧开左右掖门,故有“明三门,暗五道”之说。台上正中,重檐庑殿顶的门楼面阔九间,两翼廊庑对称伸出,称为雁翅楼。四座重檐攒尖顶的方形阙楼分居东西雁翅楼两端,拱卫着高大轩敞的门楼,高低错落有腾飞之势,又因午门位当正南朱雀之位,故称“五凤楼”。

午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经清顺治、嘉庆两朝重修。昔年为明清两代颁诏、献俘之处,今天既是参观者到访故宫博物院的入口,也是博物院最新开辟的重要展区。

【金銮崇极·太和殿】

步入午门,是明清朝会大典和理政之所——外朝。引护城河水横贯太和门广场的内金水河如张满之弓,蓄势待发,不怒自威。粼粼波光之上,五座内金水桥左右相望,如同华彩乐章的前奏。拾阶而上,穿过太和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外朝、也是整个紫禁城乃至整个北京的重心——太和殿。

太和殿高居雕栏玉砌的三层崇台之上,72柱承托出面阔11间的轩昂殿宇。最高规格的重檐庑殿顶上,十尊走兽依次蹲踞于檐角,为古建孤例。檐下云龙飞舞,殿内金砖铺地,藻井蟠龙垂护,祥禽瑞兽造型的陈设簇拥着高高在上的金漆宝座,尽显封建时代帝王的无上威仪。太和殿不但在紫禁城建筑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也堪称巨构绝品。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代称奉天殿、皇极殿,清初改今名。初建于紫禁城肇建之始,屡遭雷火之灾。现存者重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亦有三百多年历史。这座昔日举行帝王登基、大婚等重大仪式或在元旦、冬至等节令进行朝贺大典的天子宫殿,已成为今天的博物院对参观者最具吸引力的一处宫廷原状陈列。

【文华渊薮·文渊阁】

经数代经营,清朝国力在乾隆朝达到鼎盛。稽古右文成为靖土安邦之外彰显文治武功的又一举措。集翰林鸿儒之力、汇海内珍本秘籍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历十数年之工修编而成。尽管其间大量删改毁弃被清廷视为异见别说的前代图书,但此书仍不失规模空前、包罗万象。

为保无虞,乾隆帝以宁波天一阁为蓝本,陆续筑七阁于北国、江南,分藏七套抄本。紫禁城外朝东路的文华殿后,便是七阁之首的文渊阁。阁外观两层,腰檐设暗层。顶覆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以黑色主水的五行之说寓避火之意。檐下苏式彩画绘图书鼎炉,清新雅致。阁东立碑亭以纪胜。阁前凿方池引水,既可防火又倒映成景。阁畔湖石松柏呼应,平添意趣。

【御门启泰·乾清门】

保和殿后巨大的雕龙丹陛为紫禁城前朝的礼仪空间画上句号。隔着狭长的广场,乾清门开启了迥异于前朝的内廷理政和居住空间。乾清门内,被东西六宫簇拥着的后三宫向北延伸,门外宫墙左右是九卿值房和军机处,军机处以北则为清雍正朝之后的皇帝寝宫——养心殿。

乾清门坐落于单层汉白玉台基之上,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门前设鎏金铜狮与铜缸,门外八字琉璃影壁向两侧斜出与内廷宫墙相接,壁上花开宝相、枝缠连理,光彩夺目而不失庄重。门内高台甬路直通明代和清代早期的皇帝寝宫——乾清宫。

乾清门初建于明永乐朝,现存者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它不但是内廷正门,也是清代帝王“御门听政”之所,因而颇具分量。从清初直到同、光之际,按照惯例,每到拂晓,皇帝便应从不远处的养心殿移驾于此,设御座听朝臣奏事,处理日常政务。而这正是封建时代对所谓贤帝明君“宵衣旰食”的期许。

【鸾凤和鸣•坤宁宫】

乾清门内,是内廷中路的后三宫。其中最后一座重檐庑殿顶的大殿便是坤宁宫。这里在明代是皇后寝宫,现存的室内陈设则体现了其在清代的功用:宫内西侧,是清初按照满族习俗增添的大炕和用于萨满教祭祀活动的煮肉大锅,东侧则是陈设奢华的皇帝洞房。历史上康熙、同治和光绪三位皇帝先后在此举行大婚仪式。

【六宫衍祺·后宫】

内廷之中,作为妃嫔居所的东西六宫沿着无尽长街左右铺排。几多恩怨悲欢、冷遇荣宠,曾在这些看似相同却又不同的高墙深院里轮番上演。承乾宫中,梨花依然胜雪;永寿门内,海棠照旧如靥。那些定影留形于绢素的美人,可曾博得帝王的片刻流连?

【禁苑迎泽·花园】

在重重叠叠、充满秩序感的黄瓦红墙下,四座园林错落其间。无论是保存完好、不断修缮的御花园、宁寿宫花园和慈宁花园,还是复建如初的建福宫花园,都湖石嶙峋、花木扶疏、楼台掩映。布局营造皆有意,移天缩地在君怀。

中轴对称的御花园里,万春、千秋、浮碧、澄瑞四座亭台造型奇巧,且与四季相应。别有意趣的宁寿宫花园中,倦勤斋、符望阁等建筑不但外檐以清雅活泼的苏式彩画为饰,室内装修也多用贴黄、双面绣等巧夺天工的江南技艺,配合着中西合璧的通景画贴落,营造出如梦似幻的居室空间,工巧奢华却不乏文人气息。寂寥多年之后,这些珍贵的内檐装修,经由能工巧匠妙手回春,亦已恢复旧观。

【庆赏升平•畅音阁】

清宫演剧流行,不但先后设立南府、升平署等专门机构,还在长春宫、漱芳斋、倦勤斋等处设置了形制、规模各异的戏台。其中以宁寿宫东北部的畅音阁规模最大。台分福、禄、寿三层,可容千人,并设可升降演员的(辅助演出的)天井、地井,用以演出规模宏大的祥瑞神话剧目。

【宫禁佛国•梵华楼与雨花阁】

宗教活动既是封建帝王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域疆土的重要手段。因此,紫禁城中宗教建筑众多,既有供奉道教神祗的钦安殿,布置萨满教仪式陈设的坤宁宫,亦有诸多汉藏佛教殿堂楼阁。

内廷外东路最北端的梵华楼,上下两层、面阔七间。楼内佛堂陈设完好,是硕果仅存的清宫六品佛楼。内廷外西路中部的雨花阁,则是一座供奉藏传佛教西天梵像的四角攒尖顶式楼阁建筑。阁顶四条垂脊各置一条昂首欲飞的鎏金铜龙,整座楼阁挺拔秀美,堪称宫中的佛国胜境。

【四隅神工·角楼】

高大的城墙,是紫禁城的威严护卫。坐落于城台四隅的角楼,则是依《周礼·考工记》“四隅之制”所筑,以其华美而不失典雅的造型成为整座紫禁城的神来之笔。

角楼是外观三重檐、内部不分层的亭式建筑,以其“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的复杂结构著称。十字交叉歇山顶,四面出抱厦。抱厦两长两短,平面略呈曲尺形,居城台四角互为照应。倒映于护城河中,更显富丽多姿。亦与北京内城实用性防御功能较强的曲尺形角楼(现仅余东便门角楼)相互呼应。

四座角楼均为明永乐年间初建,从明清两朝直到当代屡经修缮。作为遵循上古礼制的装饰性建筑,虽不尚实用,却是集中体现古人匠意神工的杰作。尤其是紫禁城北侧大高玄殿与之结构相近的两座习礼亭因道路拓宽而在1950年被拆除之后,角楼更显珍贵。今天,东南角楼与其左近的东华门城楼已被辟为博物院新的展馆,用以展示紫禁城古建营造技艺之美。

【玄武迎新•神武门】

穿过坤宁宫后的御花园,便是紫禁城北门——神武门。此门初以方位名“玄武”,清初避康熙帝(玄烨)讳而更名。门辟三劵,门上正中嵌青石匾曰“故宫博物院”,原为故宫博物院首任理事长李煜瀛颜体楷书,1971年改为郭沫若行书。此门自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后矗立至今,目送明清两朝末代君王黯然离宫,迎来属于民众的博物院成立,堪称时代变迁的历史见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4-5-21 03:57 , Processed in 0.0625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