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58|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列恰科夫画廊藏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 1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59年版《特列恰科夫画廊藏画》 明信片,全套共30枚。精选了俄罗斯油画艺术发展最有成绩、最为辉煌的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期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18 | 只看该作者

战后初期和五十年代描绘苏联人民现实生活的风俗画取得不小成就。著名作品有乌克兰女画家达·尼·雅勃隆斯卡娅(1917-2005) 的《粮食》(1949),色彩明朗,人物突出,表现了集体农庄庄员劳动的愉快和集体劳动的热烈气氛。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16 | 只看该作者


拉克季奥诺夫的《前线来信》,原作创作于1947年。这是1945年二战胜利后画家在和平的日子里对战争期间给人们生活带来影响的思考。尽管长期战争给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带来了困苦,但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将人们生活中愉悦祥和的方面展现出来,使观众对社会主义制度和未来美好的生活充满信心。基于这个目的,作品中融入了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美化。在和平生活里,人们没有忘却战争带来的痛苦,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战争题材依然是画家热衷的题材。而这时的作品则突出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尊重。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16 | 只看该作者


《希特勒的结局》库克雷尼克塞 Кукрыниксы 1946
战争的巨大创伤使艺术家的真情实感和国家所要求的政治主题相一致,因此战争刚刚结束,就出现了一大批战争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这些作品手法上更加写实,相对于20-30年代的作品在形式语言的探索方面明显减弱了,这一现象与30-40年代苏联政府对印象主义艺术和现代艺术的打压分不开,纯写实手法成为现实主义唯一的表现手段。当然由于美术家对战争的真切感悟,写实手法也可以真切地传达他们的战争经历和感受,而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所以还是涌现出许多杰出作品.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15 | 只看该作者


鲍·弗·约甘松(1893~1973)
是表现重大主题的艺术家、苏联著名的绘画大师。他的油画《共产党员受审》表现了国内战争期间受白匪军官审讯的男女共产党员的坚贞不屈。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14 | 只看该作者


涅斯杰罗夫(1862-1942),又译作涅斯且洛夫1862年5月19日生于乌法。曾加入巡回展览画派。早期画宗教壁画,有浓重的神秘色彩。十月革命后主要为当代人画肖像,其中以艺术家、科学家的肖像最杰出。代表作《巴甫洛夫肖像》通过对人物个性特征的描绘,表现了主人公对崇高理想的执著追求,个性鲜明,优雅精细,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内心世界.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14 | 只看该作者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苏联绘画反映革命和内战的历史以及苏维埃政权诞生后的新人新事。军事题材画家鲍·米·格列柯夫(1882一1934)画的《机关枪马车》是表现红军英雄主义的画幅。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13 | 只看该作者

雅罗申科. (Н.А. Ярошенко, 1846-1898)《处处是生活》(1888)

在大街上》On the Boulevard, 1886-1887
弗拉基米尔·麦考夫斯基 Маковский Владимир (1846-1920)



《1917围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康斯坦丁·费奥多罗维奇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08 | 只看该作者


米哈伊尔·弗鲁贝尔《坐着的天魔》1890年


象征主义画家 米哈伊尔·亚里山大罗维奇·弗鲁贝尔
1856-1910( 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Врубель)

弗鲁贝尔是个病态的天才,他的出生虽然不算贫寒,但从小跟着在军队服役的父亲四处驻守,也算是颠沛流离、阅尽人间春色了,从而磨炼了一颗跃动的心。他沉迷于绘画,很早就显示了天才,但却常常是不修边幅,囊中羞涩,一副具有罗曼蒂克神经质的艺术家的模样。唯有在艺术中才能使他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他那病态的天才也通过这些浪漫而瑰丽的画作展现出来。孤独而郁闷的弗鲁贝尔痛苦一生,与世无交,只能在他的画作里发泄和解脱,他无法获得世人的理解,只能借助艺术来表现。当时俄罗斯国内的音乐界正崛起了一个“强力集团”,以创作俄罗斯民族风格的音乐为己任。弗鲁贝尔的妻子是一位著名的歌剧演员,弗鲁贝尔则是歌剧的美术设计,他们与集团的作曲家李姆斯基·柯萨科夫、穆索尔斯基和鲍罗丁等人志趣相投,都有过非常密切而友好的合作。然而,这对金玉之合的夫妇却在46岁的时候遭遇了他们人生的最大不幸:他们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儿子,但是个兔唇。这件事对生性敏感的弗鲁贝尔打击太大了。更不幸的是这个儿子不久后又因患病而死去,这更是给了弗鲁贝尔以致命的摧毁,他那原本脆弱的心灵再也承受不住,终于一病而不起了,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但弗鲁贝尔仍然恋着绘画,在病稍好些时就作画,病重就停下,还是坚持画出了一些相当好的作品。直到最后,弗鲁贝尔的双目失明了,再也无法作画,4年后,在极度的痛苦中,他以54岁的年纪郁病而死,令人万分惋惜。
弗鲁贝尔不是俄罗斯最伟大的画家,也不是最优秀的画家,但他却是一位风格独具的画家,一个个性强烈的画家,一如中国的阮籍和嵇康,一如荷兰的梵·高,他以一种病态的情绪注入到艺术中去,从而使他的画具有了一种特异的主观色彩,如梦亦如幻,如电光石火。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07 | 只看该作者


《莫斯科的效外》 瓦西里·波列诺夫 1878年

瓦西里·波列诺夫1844年出生于圣彼得堡。他的父亲是一位高级军事官员和考古学家。他的母亲是喜欢美术的业余画家,他们的儿子波列诺夫继承了父母双方的智慧——热爱科学和艺术。
瓦西里·波列诺夫从1863年开始成为皇家艺术学院的走读生,1866年至1871年成为其正式的学生,毕业时获得了一级优秀画家的称号。
1872年至1876年受该学院资助前往意大利、法国和德国。1876年回到俄罗斯,被选为皇家艺术学院的教授,后成为皇家艺术学院的院士。后来,为了抗议政府对参加1905年1月9日爆发的游行示威人们的枪杀,而离开了皇家艺术学院。1881—1882年,波列诺夫旅游考察过中东、埃及和希腊等国。
瓦西里·波列诺夫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曾于1882年至1895年在莫斯科美术大学任教。1926年成为新生共和国的人民艺术家。他是俄罗斯著名的画家和社会活动家,是风景画家、历史题材及剧院布景画家,还是一名风俗写生画家。他的许多作品都与宗教福音内容有关。在风景画创作方面他继承并发展了A.K.萨夫拉索夫和F.A.瓦西里耶夫的画风,在自己的“博洛克”庄园中创建了艺术博物馆,并最终在那里离开人世。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06 | 只看该作者

《一个老人在冬季》弗拉基米尔·卢基奇·鲍罗维科夫斯基

弗拉基米尔·卢基奇·鲍罗维科夫斯基(Владимир Лукич Боровиковский, Vladimir Lukich Borovikovsky)(1757—1825年)
鲍罗维柯夫斯基是俄国优秀的肖像画家。他与宫廷无缘。他最初在乌克兰学画,曾是列维茨基和奥地利出生的肖像画家拉姆彼的学生,后来在俄国成名。他的画幅一般都不大,只有一米。喜好将自己的主人公安排在自然风景中,沉于冥想。在他的画中只有静静的和平世界,没有严酷的现实。画家的晚年创作,注重人物的构图整体节奏,带有古典主义所特有的严谨风格。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05 | 只看该作者

吉普林斯基:《普希金像》

这幅普希金的肖像画,是吉普林斯基自意大利留学归来后所作。画中的普希金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镶嵌在睿智的面孔上,深沉地注视着这个世界,紧闭的双唇隐含着将要发出的诗句,交叉在胸前的有力的双手,独特的面容在蓬乱的短发、胡须及深重的大衣衬托下显得格外鲜明突出。它表现了这位人类的天才自由独立的精神。诗人单纯的背景处隐现着一尊手持五弦琴的雕像,更增加了肖像的艺术氛围。吉普林斯基的绘画与普希金的诗有着共同之处。追求自由的灵魂把这两位艺术家结合在一起。
吉普林斯基(1782—1836年),是俄国19世纪上半期最杰出的肖像画家,他出身于农奴,毕业于彼得堡美术学院。由于1812年的卫国战争爆发,使他未能如期赴意大利留学。从他早期的肖像画中已可看出他豪放的笔触和熟练的油画技法。他所画的肖像都力图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并揭示出人物个性及社会地位,具有一定的浪漫情调。他注重光和色彩的处理,画面明暗对比强烈,对象处于兴奋和昂扬的精神状态中。
吉普林斯基所作的肖像构图不重复,人物头部的动态、眼神的方向、姿式和情绪都因人而异。甚至穿戴服饰、色彩质地花纹变化都很讲究。他创造的人物形象总是用探索或毫不在乎的眼神看着这个世界。1816年画家34岁时去意大利留学,他在罗马一度倾心于古典主义,追求柔和的轮廓线和富有表现力的外形。因此,他后期的绘画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辉,但仍不失为俄罗斯伟大的肖像画家。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05 | 只看该作者


《身负重伤》1873年,韦列夏金


画家 韦列夏金(1842~1904)
生于切利波韦茨市。早年上过海军士官学校,后又入皇家美术学院。一生喜欢旅行,到过许多国家。为了用绘画表现战争,他参加了俄土战争、巴尔干战争,1904年在日俄战争中死于中国的旅顺口。很多作品揭露了沙皇战争的残酷,对士兵表示深切同情。代表作为《中亚组画》、《战争祭礼》、《巴尔干组画》。其他作品,如《死刑三部曲》、《不列颠统治下的印度炮刑》、《在俄罗斯的绞刑》及《1812年》等都描绘了统治者对人民的镇压。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04 | 只看该作者
《织花女》 1823年
瓦西里.安德烈耶维奇.特罗皮宁.Василий Андреевич Тропинин
(1776—1857年)的创作与十九世纪初莫斯科画派的形成密切相关。他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农奴之身,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完成在皇家艺术学院的教育。他的绘画技术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自然独立而勤于思考的绘画练习。“最好的老师是大自然”,这句话中包含了他主要的创作原则。遵循学院的连续多层上釉的绘画系统的同时(译注:这里指在画上涂透明颜料),特罗皮宁在肖像形象的那种鲜活感中显现了自己新颖的用色天赋,他借助简单但具有表现力的方法和鲜明的色彩强调——无论是衣服上的些微凌乱、衬衫敞开的衣领抑或漫不经心包上的围巾——达到了这种鲜活感。
这幅画是画家创作的新型作品——风俗肖像画的鲜明例证。造型的基础并非特定的人物,而是总括性、理想化的一类人。年轻貌美的女孩调皮地看着观众。她的动作和形体充满了优雅。年轻迷人的平民形象与感伤主义的传统有关,体现了单纯与舒适的居家生活习惯的诗意。在《织花女》中可见塔罗皮宁对于人周围环境的兴趣。画家对于第一景上剪刀的静物写生的兴趣并不比对于女主角的来的要少。画橄榄色主色调稳重而优雅,画的表面特征因此显得更浓密、具备了一种珐琅般的光芒。画家多次复制了这幅画。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04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4-12-4 04:34 , Processed in 0.0526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