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集邮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57|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列恰科夫画廊藏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 1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59年版《特列恰科夫画廊藏画》 明信片,全套共30枚。精选了俄罗斯油画艺术发展最有成绩、最为辉煌的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期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
2#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0:52 | 只看该作者
俄国十九世纪最后一个现实主义画家是瓦·亚·谢罗夫(1865一1911)。他以描绘妇女、儿童肖像画见长,代表作为《少女和桃子》是谢洛夫早年的肖像画代表作,也是使他列入第一流画家行列的成名作,那一年,他才22岁。这幅画画的对象是马蒙托夫的女儿薇拉,画家虽然运用的是传统的艺术语言,但在构图与色彩上都有所创新。室内柔和的阳光被明净的色彩所渲染,空间感与人物十分调和。人物姿态、神情非常自然,她斜视着,显得文静。光线采用侧逆光,从背后和右面照射过来,但不强烈。色彩透明,鲜艳明快,但不俗不也不眩目。笔触灵动,没有拘谨板滞之病。背景用笔简省,疏朗而又典雅。总体上新意迭出,表现了少女的青春活力。因此它虽然是幅具体的人物肖像,但已超出了一般肖像画的范围。
3#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0:53 | 只看该作者

(布留洛夫《女骑士》(1832)伯爵夫人萨莫伊洛娃)
布留洛夫Карл Павлович Брюллов (1799-1852年) 俄国19世纪上半期学院派的代表大师。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出生在彼得堡,父亲是画家兼装饰雕刻家,所以自小就受到父亲严格的艺术教育。在他10岁时就被送进彼得堡美术学院幼儿班学画。尔后升入美术学院师从于叶戈洛夫和伊凡诺夫,很快掌握了学院派的素描技法。1819年年因《纳尔齐斯》一画成绩优异而获公费出国深造。1822年到意大利,意大利古代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光辉成就影响了他一生的创作活动。在1825~1828年间,他不断临摹拉斐尔等古典大师的作品。 布留洛夫的早期作品,如《意大利的早晨》(1823)、《意大利的中午》(1827)和《女骑士》(1832),以古典美为准则,把生活中的美加以理想化,表现技巧已相当卓越。但他并不满足于对大师作品的模仿,他说过,我不需要跟着流派走,那样就如同阿谀奉承一样。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新画风。布留洛夫在创作中追求理想化的美,并力求使其接近古典美的标准。但他摆脱了古典主义中那种枯涩的背景和僵化死板的色调,而追求明亮的阳光和清新空气的表现。
4#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0:53 | 只看该作者

《三月》 列维坦

伊·伊·列维坦(1860-1900)描绘自然景色时用笔洗练,色采鲜明,对后来俄罗斯风景画发展有较大影响。画家通过描绘押送革命者通往西伯利亚流放地的必经道路,对沙皇专制制度发出了抗议。
作品《三月》是以春为的一幅画,与列维坦大多数以春为题的风景画那样,《三月》洋溢着欢乐的情绪,充满着生机在早春温暖的阳光下,经受严寒的冻土正在解冻,使人感到最强烈的颤动。在这幅画中,我们可看到:白桦树冠上残留着金黄色的树叶,远处有深棕色的树林,沐浴着阳光下的木屋顶上的雪正在融化……列维坦艺术不限于画家充满热情地向我们展示大自然的生活,而有更加深刻的意义。他善于通过风景提示俄国的社会生活他的画启发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他使用响亮的,饱和的,大胆的对比色彩以极其概括的笔触画金黄色与天蓝色。他喜欢调子丰富的画,在一种颜色内部达到的非常幽雅的柔和的层次变化。
5#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0:54 | 只看该作者

“巡回画派”中的历史画家是瓦·伊·苏里柯夫(1848一1916)。他的画多反映俄国历史性冲突为特点,以壮阅的群众场面见长。这是他的主要作品《女贵族莫洛佐娃》。
苏里科夫反映改革与传统的冲突这一题材的名作《女贵族莫洛佐娃》。1884 年动笔、1887
年完成,反映的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依洛维奇时代俄罗斯教会分裂的主题。尼康的宗教改革所引起的教会分裂体现了俄罗斯在转向西方过程中所遇到的来自内部的抵抗。苏里科夫画中的莫洛佐娃是个真实的人物,她是显赫的波雅尔,又是旧礼仪派的忠实信徒,曾向旧礼仪派领袖阿瓦库姆提供物质帮助,1671年根据沙皇的命令被逮捕,最后死于被幽禁的修道院中。苏里科夫所描绘的是这位女贵族被押解通过莫斯科大街的情景。画面上的莫洛佐娃纤巧动人,她的面部既因为激动而显得很美,又由于狂热的目光和苦修造成的瘪陷和灰白而显得可怕。画家通过这样一个历经苦难但仍坚信自己是在为俄罗斯斗争的人物形象,再一次出色地表现了俄罗斯民族精神和俄罗斯历史发展中的悲剧。
6#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0:55 | 只看该作者


伊·尼·克拉姆斯科伊(1837-1887)是肖像画家和艺术理论家,“巡回画派”的思想领袖,他创作了一个俄国作家、画家和社会活动家画像的画廊:托尔斯泰、涅克拉索夫、谢德林、希施金等。他善于描绘人的内心情感和复杂心境。他的名作《列夫·托尔斯泰》等都以深沉的目光和真切的面部表情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表现了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义务感
7#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0:55 | 只看该作者


《白嘴鸦飞来了》萨符拉索夫




《白嘴鸦飞来了》白嘴鸦预示着春天将要到来了。萨符拉索夫在自己的风景画中倾注了对祖国的真挚情感,因而使每一个欣赏者都备受感动。
萨符拉索夫41岁时创作了这幅代表他思想和水平的作品,它是俄国风景画的里程碑。车尔尼雪夫斯基把它与柴可夫斯基的钢琴组曲相媲美,斯塔索夫说它具有俄国现实主义的划时代意义。在寒冷的俄国,白嘴鸦归巢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尽管大地还在沉睡,积雪还没溶尽,可是万物已经苏醒。白嘴鸦最先感到春天已降临这深沉的大地。
这幅画使人呼吸到初春新鲜的空气,如临其境。画家在自己的画中注入了对祖国、对俄罗斯大自然深深的眷念之情。当这幅画在第一次巡回展览会上展出时,那种和平宁静和荒凉原野即将苏醒的气息感动了许多人,得到大众很高的评价。

莫斯科画家 萨符拉索夫(1830―1897年)

萨符拉索夫被认为是俄罗斯风景画派的真正奠基者,也是巡回展览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商人家庭,毕业于莫斯科唯一的也是最著名的绘画雕刻建筑学校。他一生从事风景画,走遍俄国大地,最喜欢描绘富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穷乡僻壤。在他的所有风景画上,可以感受到俄国底层人民的生活气息,画家探索和描绘大自然的美,但他不满足于草木的生命和山水的秀丽。他能透过自然,洞察更深层的内涵。他从荒无人烟的俄国大地上,提取到最具精神气质的自然“感情”,因此人们誉他为富有民族感情的风景画家。这位伟大的大自然歌手在极端贫困与孤独中离开了人世。
8#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0:56 | 只看该作者

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伊万诺夫 1845年《 阿尔巴诺的橄榄树》

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伊万诺夫(Александр Андреевич
Иванов,1806.7.16-1858.7.3)。俄罗斯十九世纪杰出艺术家。
伊万诺夫不同于那些拿着俄罗斯画院津贴,不假思索便醉身于意大利舒适生活的画家友人们,他远离开舒适世界——自持一派特立独行的生活,进而从宗教的痴醉者陡然转变为无神论者。艺术史评价亚历山大·伊万诺夫的作品是“独树一帜”。代表作:《基督现身人间》、《太阳神阿波罗和雅辛托斯(风信子)》
9#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0:57 | 只看该作者


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绘画艺术中现实主义逐渐取得主导地位,圣经神话题材逐步为世俗生活题材所代替。他们摆脱古典主义的束缚,描绘出同代人的形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俄罗斯风俗画的奠基人阿·加·魏涅齐安诺夫(1780一1847)。他是卖饼商人的儿子,儿时对工匠和农民生活的留心观察使他日后得以成为描绘农民劳动和农民生活的画家。他常以乡村生活为背景表现体魄健壮的农民的精神美,其代表作《春耕》。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0:58 | 只看该作者

由于解放农奴运动的发展和文学运动的影响,表现人民觉醒、揭露农奴制腐败成了十九世纪上半世纪绘画的重要主题。以讽刺性画笔揭露农奴制溃疡的代表画家是帕·安·费多托夫(1815一1852)。他以油画《少校求婚》成名,被称为造型艺术中的果戈理,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奠基人。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0:59 | 只看该作者


《彼得一世审问太子阿列克谢》

在巡回派画家中,以肖像画见长的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盖(1831—1894)曾作过一些出色的历史画。

父子相残,皇家屡见不鲜的悲剧,再一次发生在彼得身上。
因为致力于改革而导致的利益冲突,彼得早早与反对改革的发妻离婚,并将她送进了苏兹达尼的修道院。而他与前妻的儿子阿列克谢则在母系亲属家长大。阿列克谢一天天长大时,彼得并没有对自己的儿子多加关心,他的注意力放在了改革、建设和战争中。由于其成长环境中周围的人都是激烈反对彼得改革的旧贵族和大地主,阿列克谢对父亲的政策持强烈反对态度,多次扬言自己即位后将立刻全盘否定彼得的改革政策,让俄罗斯回复传统状态。
彼得认为,阿列克谢的政治主张和自己全然相反,是因为他从小接受的都是落后的、保守的俄罗斯传统教育,因此,1709年,彼得将阿列克谢送往德累斯顿学习,希望他能像自己一样“开眼看世界”,改变政治观点,成为自己合格的接班人。同时,彼得让阿列克谢和汉诺威公主沙尔洛蒂订婚,希望以此拉拢俄国同奥地利的关系。然而,事与愿违。阿列克谢并没有像彼得希望的那样“开眼看世界”,也没有积极促进俄奥两国关系,反而大力发展国内反改革派与奥地利的关系,让奥地利成为反对彼得改革的外援。结束留学回国后,阿列克谢在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敌视和反对改革的人,父子关系急剧恶化,最终彻底破裂。1716年9月,阿列克谢秘密潜逃奥地利,希望借助外力谋取皇位。
阿列克谢的潜逃引发彼得的怒火。在俄罗斯的强大威胁和不断施压下,1718年1月31日,阿列克谢随同彼得的使臣托尔斯泰回国。彼得亲自审问儿子,阿列克谢对勾结奥地利谋夺皇位之事供认不讳,随后被关进了监狱。1718年6月,法庭宣判阿列克谢死刑,但尚未执行阿列克谢即死于彼得保罗要塞的地牢中。官方宣布他死于心脏病,而且死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忏悔,但有人说他死于之前的刑讯拷打,也有人说他是获悉被判死刑之后精神崩溃被吓死的。
俄罗斯画家盖伊创作的《彼得一世审问阿列克谢王子》描绘的正是这样一个历史事件。画面上的彼得坐在椅上,左手紧紧握着椅子扶手,微微仰着头,斜眼看着自己的儿子,眼光中有君王面对谋逆者的雷霆之怒,有父亲面对不肖子的痛心疾首,似乎还有点对于自己没能教导好儿子的追悔莫及。地毯上还有飘落的审讯文件,昭示着不久之前皇者的大发雷霆。而阿列克谢则站在桌旁,面色惨白,漠然偏过头去不看自己的父亲,神情中没有一丝悔意,反而看出一种自以为是的倔强和坚持。所谓的父子亲情在这两个人之见荡然无存,只剩下彼此的无可调和的敌视与对立。
“孤家寡人”,彼得对这个词恐怕深有体会。为了推行他的政策,彼得把姐姐、前妻送进修道院幽禁至死,把儿子从国外抓回来判处死刑。在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一世之后,阿列克谢之子彼得二世即位,但仅仅三年后,1730年,14岁的沙皇彼得二世病逝。由于彼得二世身后无子,罗曼诺夫王朝男性谱系绝嗣。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00 | 只看该作者

瓦·格·佩罗夫(1833-1882)是“巡回画派”中的一个多产画家。他的作品《出殡》描绘一个失去抚养者的家庭的悲剧,暗淡的色调,忧伤的人物表情真实地表现了死者家属凄惨而无出路的境遇。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01 | 只看该作者

伊·叶·列宾(1844-1930)是俄罗斯最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巡回画派”的旗帜。他在历史画、肖像画等许多绘画体裁中都有所创新。列宾的创作构成俄国绘画史的整整一个阶段,享有世界声誉。
《伊凡雷帝杀子》这幅画原名叫《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
  80年代,俄国全境因沙皇亚历山大
二世被刺而开始血腥屠杀,从而激起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列宾打算表现这个时代的现实。一 天,他去听俄国大作曲家里里姆斯基·柯萨科夫(Nikolai
Andreivitch Rimsky-Korsakov,1844-1908)的交响组曲《安泰》第二部分《复仇的痛快》
,得到启发,他说:“它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象,我想是不是能在绘画中体现我受音乐影响 而产生的情绪呢?
我就回忆起伊凡雷帝。这些年相继发生了许多血腥事件,感到很可怕,但是有一种力量总是催促我去完成这幅画。”画家选择了这样一个情节精心描绘:伊凡雷帝在一次与他儿子争执时,用手中的笏杖猛掷过去,不幸击中儿子的头部,鲜血如注……这一偶然的暴烈冲动致使后继者送命,伊凡顿悟这绝后的可怕举动,立刻上前搂抱住垂死的儿子,睁大恐怖、悔恨交加的双眼,他想求儿子饶恕已无济于事,兽性和人性同时显示在伊凡的身上。为了增强画面的恐怖感,画家有意采用了深重的红色调。背景阴暗,以加强前景的恐怖气氛
。红色的地毯,映出这幕血腥的击杀。画家集中刻画伊凡的瘦脸上,瞪着两只惊恐万状的大
眼珠,那种不可逆转的杀子之痛,预示着伊凡统治将临灭亡,也向世人展现残暴的沙皇注定失败的原因。

  这幅画一问世就惹怒了沙皇当局,一位总检察官在给皇上的奏折上说:“画家偏以全部真实去描绘这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为什么要画伊凡雷帝呢?除了某种倾向外,找不到别的理由
。”于是这幅画刚展出就被除去,严禁流行。

  伊凡四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任沙皇(沙皇即凯撒之意),16世纪俄罗斯的专制统治者。他生性
残暴,17岁时杀死握有实权的摄政王,自立为帝。曾毫不留情地屠杀所有反对他的政敌,镇
压叛乱、绞死主教,最终失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是从历史角度看,他在统一和治理国
家等方面建有卓越功勋。这个政权是建立在恐怖基础上的,所以世称他为“伊凡雷帝”即“ 恐怖的伊凡”。列宾所处的时代,是俄国历史上最恐怖和最黑暗的时代。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02 | 只看该作者

艾瓦佐夫斯基 《黑海》

艾瓦佐夫斯基(Aivazovski,Ivan Konstantinovich;1817~1900)

  俄国画家。生于费奥多西亚。1833年在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学习,风景画《海上的空气》、《风平浪静》等,曾获得学院的高度评价,并为当时文化名人A.C.普希金等人所赏识。1840年,他被派往意大利进修,其间到过西班牙和法国参观,并展出他的作品。1844年回到彼得堡后,学院授予他院士称号。1845年回到费奥多西亚定居,创办了艾瓦佐夫斯基画室。40~50年代是他在艺术上日趋成熟的时期,他画的海景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他经常描绘人与海浪的搏斗,以显示人们战胜自然的勇敢和机智。这一阶段的代表作《黑海》是这阶段画家艺术成就的标志。艾瓦佐夫斯基从小生长在海边,他对海洋的变化有特殊的默记能力。他一生中画了6000件作品,其中油画创作约占一半。他在费奥多西亚的画室,是当时俄国南方的美术中心,培养了19世纪后期的许多风景画家。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1:02 | 只看该作者

维克多·米哈依洛维奇·瓦斯涅佐夫(1848.5~1926.
7)是俄国绘画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一位巡回展览派画家。他的作品题材与众不同,喜欢描绘俄罗斯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或史诗和民歌中传颂的男女主人公。构图新颖,色彩绮丽,形象富有幻想性,为俄国广大观众所喜爱。
这位画家的画风,大致是从80年代开始形成的。1880年,他根据12世纪古俄罗斯文学名著《伊戈尔·圣斯拉维奇与波罗威茨人大战之后》(简称《激战之后》)。描写基辅公国时期伊戈尔王与南俄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波罗威茨人的战争场面。翌年,又创作名画《阿寥奴什卡》,是以俄罗斯民间故事为蓝本,展现一个农村姑娘的形象,一个孤苦伶仃的女人的命运。画面极富幻想性,形象抒情感人,惹人爱怜。他自称是"带有幻想色彩的历史画家"。在他的此类题材中,数这一幅《三勇士》最具代表性。
三勇士--居中的伊利亚·穆洛密茨、左边的道布里尼亚·尼基奇契和右边的阿廖沙·波波维奇是俄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三个传说中的民族英雄。这是画家所绘的勇士组画中的一幅。三个形象用的都是以真实形象为模特儿。由于这一民间传说富有人民性,画家便在农民中选择模型。比如农民伊凡·彼得罗夫为画家扮作了伊里亚·穆洛密茨。画上的背景则采用莫斯科近郊的风景,三位勇士胯下的骏马,是借自阿勃拉姆采夫庄园主马厩中最好的马作模特儿。
三个古代壮士骑马来到边疆, 望四方,显示出他们的警觉性。他们是保卫祖国的象征,也是俄罗斯人民的希望。三个形象显得雄强坚定,具有一种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维克多·瓦斯涅佐夫出生在维亚特省乌尔松县罗皮雅尔村一个贫困的神甫家庭。家乡的教会学校以及家庭内的宗法式生活方式,使他对古老的风俗产生浓厚的感情。他自小具有绘画天赋。1867年,瓦斯涅佐夫来到彼得堡,在克拉姆斯柯依领导的美术奖励协会附属的美术学校学了一年。1868年,进入彼得堡美术学院,在结识列宾、安托柯尔斯基与评论家斯塔索夫的过程中,成长为具有进步民主主义思想的画家。1875年起,他离开美术学院,就单独在各大博物馆和画廊从事古画临摹和研究。培养了他热爱古代民间传说的个性。
《三勇士》约从1881年构思,至1898年完成,油布画面有295. 3×446厘米,画面气势很大,三个勇士形象接近真人大,现藏于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chinamaxicard.com ( 粤ICP备05042178号 )

GMT+8, 2024-12-4 04:34 , Processed in 0.0553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